“向海图强”激发齐鲁经济蓝色生机
山东海岸线长3505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千年来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去年山东省的经济画卷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GDP总量傲然跨越9.86万亿元大关,分为惹眼的成绩背后,山东的海洋经济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从生机勃勃的陆地再到广袤无垠的海面,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山东发展的优势在海洋,潜力和空间也在海洋,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科技强海、产业兴海、以港通海”成为热议的三大关键词,如今,向海图强,已然是实现齐鲁大地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崛起。
“向海图强”让齐鲁经济发展更加活力。山东依海而立,因海而兴,作为海洋资源大省,山东毗邻海域面积15.86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第一,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前列。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让山东坚持向新求质,通过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布局海洋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洋旅游......一批又一批与海洋息息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现在的山东,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让现代海洋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蓝色新引擎,2024年山东预计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
“向海图强”绘就科技创新蓝图。广阔的海洋充满着未知的希望,发现海洋、探索海洋、利用海洋科技创新勇当先。近几年,山东省统筹海洋科技资源,高质量建设海洋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提升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服务能力,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蓝鲸1号”“深海1号”“耕海1号”“国信1号”等科研利器被广泛应用到海洋的科学研究中,让我们对海洋更加了解,同时,海洋地质、海洋生态、海洋新能源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科技创新带来的是产业上的新高地,山东省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民生基础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海洋经济产业机构转型升级和成果转化应用。
“向海图强”构建交通运输新格局。畅通内外,连接四方,走向海洋是内陆与沿海共同面向深海,调动一切资源优势,而不是单打独斗。山东将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多个关键领域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疏通物流运输环节,拓宽出海渠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群,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五年连跨5个亿吨级台阶,累计开通外贸航线260条,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布局内陆港51个,与铁路部门加强合作,开通铁海联运班列101条,服务范围覆盖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区域。
向海图强,铺就齐鲁高质量发展的海洋蓝图新篇章,展望未来,在新时代发展的潮头之上,让我们用前瞻的眼光,积极探索海洋,促进海洋产业体系健康发展,激发出经济发展的活力生机。(文/吴迪)
- 星光耀征程|科创赋能,山东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2025-01-24
- 星光耀征程|山东:加速新质生产力布局,助推经济稳健向好2025-01-24
- 星光耀征程|兼顾实效与长效 挑起大梁走在前2025-01-24
- 星光耀征程|挑起大梁走在前,山东勇毅开新局2025-01-23
- 星光耀征程|青岛:多元发展,为山东 “挑梁” 铸魂2025-01-23
- 星光耀征程|实力领跑!山东以二十多项第一挑起发展大梁2025-01-23
- 星光耀征程|赶山东大集,寻味儿时年俗2025-01-22
- 星光耀征程|山东:挑起大梁走在前,奏响发展最强音2025-01-22
- 星光耀征程|铆足精神加油干 昂首阔步勇向前2025-01-22
- 星光耀征程|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亮点纷呈,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