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向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

2024-03-11 15:41:4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央视网 3月5日)

  莲花落不尽,创造总惊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和创新。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动力,而新质生产力正是这一探索中的关键所在。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不仅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质的飞跃,也是适应全球经济趋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和优势,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更多的确定性。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党的领导对地区发展差异性的深刻认识,更体现出大国领导的非凡魅力。我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各异,不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和挑战。因此,因地制宜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通过深入分析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发展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各地的专属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比如云贵高原地区,山多平地少但气候风景宜人,少数民族众多,就要围绕文旅产业下足功夫,让文旅成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和重要推动力。

  科技始终是助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将科技创新视为“先手棋”,早在2013年就作出重要判断: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现实发展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例如chatgpt的出现极大程度上节省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未来只要学会提问题就能通过海量数据输出最优解;互联网、物联网的彼此交融更为企业带来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传统的生产力逐步在升级迭代,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如何去向新质生产力转型,那就是在科创人才培养方面下大力气,确保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将人才转换为创新发展的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地必须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何平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问题都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答。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这个伟大的战略构想的顺利实施。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致胜招。各地要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这一战略构想落地生根。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确保激发新质生产力的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为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郝中华 苗瑞祥)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