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侧卧式”干部 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10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的徐文秀的文章指出,当“躺平式”干部遭受批评并有所收敛时,又有一种所谓的“侧卧式”干部冒了出来。这些“侧卧式”干部常常表现出想躺则躺、想站则站,而且时躺时站、忽躺忽站,平常更多时候是在看热闹、当看客、作壁上观。“侧卧式”干部是一种新动向,应辨证施治,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旗帜鲜明的导向,变“侧卧”为“站立”。
正向引导,补足理想信念“精神钙”,让担当者吃下“定心丸”。大多数干部内心深处还是想干事、愿干事,也能干事的,只是有的人或许对形势与任务看不太明白,对政策规定看不太清楚,或者还有不少困惑、迷茫和担忧,于是缩手缩脚、不太敢放开手脚去干。所以,需要强化正向激励顶层设计,让干部干事有保障,运用正向引导激励,疏导干部畏难情绪、解开干部思想疙瘩、满足干部合理诉求、激发干事创业激情。要正向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坚强党性为基石、以为民造福为己任、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以实干担当为抓手、以清正廉洁为本色,时刻牢记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让大家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为人民造福,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的。各地也要一步根据不同职级、领域、岗位干部的利益诉求和心理期待差异,采用分类激励的方式,实施精准激励。对主要领导干部,应侧重政治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对普通干部,应侧重职务激励、物质激励、人文关怀。
考核监督, 扎紧奖勤罚懒“制度篱”,让“侧卧式”干部站起来。“侧卧式”干部的“干”说到底不是真干而是假干,台上装模作样、台下装腔作势,见到领导批件才肯干,遇事情要看到“会议纪要”才敢干。以领导指示为“风向标”,把领导点头当劲头,把领导表情当心情。“侧卧式干部”能生存下来,说明我们在管理上仍存在盲区,应持续把管理监督贯穿干部成长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病,让习惯于“只进不出”的“不作为、慢作为”干部危机重重,让自以为端上“铁饭碗”的“侧卧式”干部无处容身;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效能,通过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效手段,对“侧卧式”干部进行全方位监督,以“对症下猛药”的决心,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让“侧卧式”干部在考核监督的约束下过得不舒服,尽早尽快走出舒适区。
提升素质,搭建实践锻炼“大平台”,激发干部干事“精气神”。“侧卧式”干部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任务时,容易动摇、退缩、懈怠。没有掌握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常常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做表面文章。因此要思想破冰引领精神提振,聚焦短板用力提升能力,健全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上好党性教育这堂必修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要提高实践锻炼的实用性,立足大局大势和中心工作,把干部选派到困难真大、矛盾真多、条件真差的地方去参与实践锻炼,多往急难险重任务和风险挑战中输送优秀干部,让他们在基层实践这个最好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文/曹晓厦)
- 聊诚评|上好“大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