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四则运算”破解基层社会治理“方程式”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要把握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四则运算”法则,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更好地谱写出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
做足铸魂赋能的加法。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基层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同基层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纽带,是基层治理的中流砥柱,其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基层治理成效。如果基层干部在思想上淬炼不深、政治上历练不够、实践中锻炼不足、专业上训练不强,觉得理论学习差不多就行、能力提升差不多就行,那么体现在最后的行动上就会差很多。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本领是前进的动力,基层干部要抓住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无论在基层一线担任哪个岗位、从事哪项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不怕苦累敢于担当,真正在行动中历练真本领、在实干中增长真本事。
做好基层减负的减法。基层能否得到真正的松绑减负,关系到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为基层减负,精简的是工作机制,要健全“一贯到底”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做到一类事项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避免因部门的多头指挥、多线调度,导致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多次重复走访,拉扯干部精力、消磨群众耐心。为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要勇于对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过度视频留痕的问题说“不”、对通过线上形式征求群众意见的截图走访行为说“不”、对以文字汇报来评价治理成果的考核说“不”,要提高效率,把省下来的时间更好地用在密切联系群众、增进干群感情上,真正把干部的辛苦指数全部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
做深多元共治的乘法。一个好的社会,必然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进入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不应再是党委和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党委政府总揽全局、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基层群众人人尽责的良性互动。党委政府要主动搭台,通过引导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探亲报到”,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到以“初心”暖“人心”。社会力量要广泛参与,无论是新经济组织,还是新社会组织,无论是新业态主体,还是新就业群体,都可以积极通过与农村、与社区、与网格结对共建、结对联治等方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潮中,进一步汇聚资源、凝聚合力。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更应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要进一步深化群众自治,全面推行“契约化+信用”管理模式,努力搭建百姓客厅、民情恳谈会等自治载体,全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做实诉求解决的除法。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关键就看群众呼声是否得到及时倾听、群众关切是否得到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是否得到及时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落脚点,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对群众诉求实行“清单化”管理、“闭环式”办理、“多渠道”化解,建立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时限清单,明晰办理程序、途径方式以及办理时限,进行精准纾困解难,同时要强化跟踪督办,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处理群众诉求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问题依规依纪追责问责,真正做到让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文/丛煜钧)
- 七彩民情图: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情2024-12-19
- 年轻干部当以“长风破浪”之志勇毅前行2024-11-28
- 淬炼硬核内功 争当新时代答卷人2024-11-25
- 走好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2024-11-22
- 聊诚评|凝聚基层合力 激发振兴活力2024-11-22
- “三笔”构绘基层干部“公正画像”2024-11-15
- 基层奋斗:点亮希望之光,铸就时代辉煌2024-10-22
- 基层:生活的大熔炉,智慧的活源泉2024-09-26
- 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基层减负2024-09-23
- 夯实“基层之治”,书写“基层篇章”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