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民生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路

2020-09-18 10:0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在有着“人参之乡”美誉的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小屯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山家喻户晓。人们都说,王金山带村民“抱着”人参上了“金山”,日子越来越富足。(9月16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不是解决贫困群众的一时难题,而是要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要“治标”,更要“治本”,才能够让贫困群众真正地走向脱贫致富的新生活。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推动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不能盲目,要谨慎对待,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深入到当地去摸清情况,找准产业,抓准“特色”,走出一条特色扶贫之路,才能够让“特色”成为脱贫路上的“亮色”,成为擦亮贫困群众新生活的“美色”。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的特产就是“人参”,要让人参焕发新的活力,才能够惠及千家万户。

  深入调研,找准人参发展的中梗阻。小屯村种植人参,已有65年的历史。不难看出,人参的种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人参却没有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没有让贫困群众的腰包真正“鼓起来”,这就需要深入调研,才能找准问题。深入摸底后才知道,根本原因在技术落后产量低、农药残留高不符合标准,让人参的价值难以真正地提升,让群众寄以厚望的人参只能卖出“萝卜价”,也打击了他们继续种植人参的积极性。显然,这些就是人参发展的中梗阻,也是短板,要让人参成为致富产业,就需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创新思路,打响人参品牌带动产业。人参难以卖上价,从根本上还在于没有品牌,这就需要在产量和质量上进行提升,在推动人参发展的思路上要有新思维,在方式上要创新。王金山挨家挨户做工作,在他带领下,小屯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制定了本村人参种植标准化细则。通过标准化种植,让人参种植的全过程有了章程,让人参的质量经得起考验,数量不断提升,打响了人参品牌,更推动了人参产业的发展,让人参产业链不断延伸,让群众的收入不断提升。

  技术提升,端稳人参产业的金饭碗。人参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收入高了,生活好了。但是,要增强人参产业的竞争力,不能就此止步,要不断提升人参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完善人参种植的标准化流程,才能够让产量更有保证。不断增加的产量,就是不断增加的销量,就能提升群众收入,让他们更好地端稳人参产业的“金饭碗”。

  特色扶贫就是精准扶贫。要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尤其需要找准切入点,能够在产业上多下功夫,产业兴旺能够更好地为脱贫攻坚赋能。紧抓人参产业这个地方脱贫特色路径,延伸人参产业的链条,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参产业成为群众摆脱贫困的“致富产业”(文/张由)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