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支付方式应“百花齐放”

2018-11-16 17:1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耿春华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11月13日通报,北京地区拒收现金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人行营管部处理了30起不同类型的拒收现金行为,约谈了两家企业,下一步针对拒不整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行为将依法实施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将记入被处罚人的信用不良记录(北京日报11.1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消费”因具有速度快、安全、便捷的特点,已然成为了人们钟爱的消费方式。“双十一”期间,京东、淘宝等互联网巨头更是实现了分分钟破亿的速度,这些成就的取得自然少不了移动支付的功劳。而支付宝推出的“人脸支付” 后,以后的支付甚至连手机都不用了,不禁让人感叹科技的强大。

  诚然,移动支付具有诸多的优点,也深受大家的喜爱,但这不代表纸币的禁止流通。现阶段,我国尚未进入“无现金社会”,各种支付方式在共同使用,然而去年7月,珠海一家面馆因谢绝现金只接受手机支付,导致了双方发生矛盾,最终中国人民银行珠海支行认定为“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从此事件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拒收现金行为的态度以及定性。

  不可否认,使用现金的成本高,因为商家需要花费时间去清点和保管。而且,使用现金,也有安全上的问题。但现金也有自身的优势,随着国家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比例逐年增高,但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会使用智能机,因此手机支付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难题。试想,当我们的年迈的父母,在商场买东西却被告知不能使用现金时,老人心里那种“被社会遗弃”的悲伤。另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难道这种悠久的货币文化能被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移动支付所代替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即使在移动支付较发达的瑞典尚没有完全进入“无现金社会”,现在仍有许多人使用现金支付。相比之下我国的移动支付尚在起步阶段,许多与之相应的政策法规还有待完善,现在商家谈拒收现金不免有些为时过早。因此政府需积极引导商家理性对待多元化的支付方式,给予纸币应有的尊重。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