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切莫让互助献血凉了义务献血人的心

2018-01-09 17:5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祖长云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多地公交站台发现“有偿献血”广告单。北青报记者据此线索发现,在北京市血液中心、海淀区某三甲医院周边,经常有血头组织社会人员打着“互助献血”的幌子卖血。(1月9日 网易)

  在北京由于手术用血需求量大,互助献血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现实生活中,每逢献血淡季,互助献血就会出现变味的现象。尽管血液中心对医院的互助献血量进行考核,但因各大血站互不共享献血人信息让“血托”们钻了空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就在于互助献血制度本身不够完善。

  虽然互助献血本质上是无偿献血,但往往因为医生和护士的不恰当举措,使互助献血表现出明显的强制色彩。这不仅违背了献血的初衷,更是黑化了患者家属对献血事业的认知。

  另外,互助献血制度最为严重的弊端就在于催生了“血托”和卖血牟利现象。虽然有关部门加大对“血托”的打击力度,但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的“血托”并不在少数。卖血现象仍未从根本上加以杜绝。

  带有半强制化色彩的互助献血制度,让“血托”有了可乘之机。“血托”组织卖血者假扮患者家属,低价采血再高价卖出,从中获取不义之财的做法确实违反了相关法律,也间接侵害了无偿献血人的利益。但“血托”与卖血者的错在于为了利益,“血托”与卖血者为什么会错则在于互助献血制度本身。

  因“血荒”而推崇的互助献血,不可避免地带有强制或要挟的意味可以让人理解,但无偿献血的“道德纯粹”迟早也会被这种情绪蚕食,最后,“血荒”恐怕只会积重难返。

  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承认家庭互助献血的积极意义之余更要清楚地意识到这只是个应急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绝对不能拿临时措施当工作常态。不管承认与否,“血荒”在不少城市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关于如何缓解,学者专家都有见仁见智的说法。

  但无论如何,笔者认为公众也许只认一个理儿:献血无偿,为什么用血有偿又困难?这显然是个道德与市场互博的问题,如果公众只认这个理儿,“血荒”一定还是无解的。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国家要出台足够完善的相关政策。总不能既让别人义务献血,又在闹“血荒”的时候对人家冷漠吧?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