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端午节,吃“白粽子”才甜

2017-05-27 15:1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乐兵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五月,仲夏,阳光日渐炙热,万物蓬勃生长,大街小巷里到处可以嗅到艾草、菖蒲的清香,包粽子、买粽子成了家庭最重要的传统,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华民族端午节不变的传统习俗,很多网友戏称为“粽子节”,确有道理,我小时候,每到端午临近,村里家家户户的主妇就开始忙碌起来,浸泡糯米、洗京粽叶、包裹粽子……净白的粽心蘸着晶亮的白糖吃,肚子饱了,心也甜了。

  我小时候在老家所吃的“白粽子”,在唐朝最为流行,史书记载,唐代粽子的用米包,已“白莹如玉”,这种“白心甜吃”的粽子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千百年来,仍然是当地端午节最流行的“主食”,盛行不衰……

  民间传统为何要包“粽白甜吃”的粽子?这应该与纪念屈原有关。“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位爱国诗人满腔的忠诚和心系百姓的情怀赋予了端午节别样的情感,让小小的粽子成为“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的代表。屈原曾在《楚辞·招魂》中说:“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屈原另一篇《楚辞·卜居》有:“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透过屈原对“廉洁”一词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到,“廉洁”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始终引领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并成为一种良性的追求。几千年来,每到端午节前后,人民群众把粽子包得有棱有角,缠上细细的五色丝线。或扶老携幼来到江边,抛撒包好煮熟的粽子,或剥开棱角分明、蘸着白糖吃着雪白的糯米粽子,既是对廉洁传承的守护,更是对执政者廉洁奉公的期许。

  对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来说,端午节里吃与家人一起动手包的“白粽子”,不仅粽子“洁净”,而且吃出了家的温馨、和谐和团圆。既吃出了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宗旨信念,又增进了与家人的感情。这是传承屈原廉洁爱国的最佳节日,也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最好举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粽子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什么豆沙粽 、莲子粽、肉松粽、火腿粽 、蛋黄粽等等,粽子的粽心由净白糯米变得“五彩缤纷”起来,味道也由单一的米香变得“多味”起来,越来越高贵。正如粽子的“初心”在变,少数党员干部的初心也在变,在诱惑面前丧失底线,在欲望面前丧失良知,忘了当初举起右手、握紧拳头时的入党誓词,信仰发生了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把党纪条规抛诸脑后,不断碰红线、触底线。近期,从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五一端午期间连续四周共6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通报可以看出,这些党员干部把手伸到“公物”上,公款吃喝、滥发津贴等等问题时有发生。可以肯定,少数党员干部还会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里,面对所谓“节礼”的“糖衣炮弹”,仍会掉进名为“礼尚往来”、实为行贿受贿的陷井。这,当引起每名党员干部的警示:粽子种类可以丰富,党员干部廉洁为民的初心永远不能变。

  “五月白糖揾粽子,缚脱壳,抲筷割角,白糖一沰,直哒咽落”。又是一年端午节,玲琅满目的各色粽子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当粽子原本洁白“粽心”和甜美的味道变得五色杂陈时,但愿党员干部能够不忘初心、守住本真,像屈原一样,洁身自好,廉洁自守,过清洁甜美的端午节。

  “箬叶片片展清香,节到端午倍思量,劝君勿忘亲人念,清正廉洁记心上……”端午佳节,一家人动手包传统的“白粽子”,欣赏她晶莹饱满的糯米粒洁白如雪,蘸起细沙白糖,品尝纯味白粽。守得住恬淡、方吃得出甜心。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