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莫让校园骗局披上“校园贷”的外衣

2016-10-31 09:0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李艳

  长春校园贷:七高校近80人被骗 学姐受骗再骗学妹(10月30日央视) 

  “校园贷”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之一。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这种贷款方式一方面是可以让学生充分行使自己的“决策权”,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所以备受学生青睐。但是,近期却有许多不法分子打着“校园贷”的幌子诈骗在校学生钱财,并致使很多学生上当受骗,影响十分恶劣,这就需要引起在校学生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警惕那些披着“校园贷”外衣的校园骗局。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在校学生成为了校园骗局的“易感人群”? 

  首先,在校学生独立意识强,防范意识弱,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离开了家长的监护,在校学生感到了空前的自由,尤其是刚刚成人,他们很希望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并以此来证明自己。但是由于还未完全踏入社会,缺少防范意识,所以不法分子稍加小利引诱,他们便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其次,在校学生很容易偏听偏信,相应法律意识不强。纵观学生上当受骗的例子,很多都是被同学或是高年级的学长们给拉“下水”的。对学生来说,这些都属于不设防人群,即便是签合同、做担保等这些需要签署法律文书、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他们也会选择相信熟人口中的“没问题”,而不会去考虑自己行为会产生的法律效力。 

  第三,有关部门日常宣传教育不到位。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教育还以学业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相关知识的匮乏,所以也让学生沦为了骗子们轻易得手的目标。 

  综上所述,要想斩断骗子们伸向校园的“黑手”,除了学生们自己提高警惕,增强辨识力外,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宣传教育也不可少,毕竟防患于未然要比让学生痛定思痛强得多,因为后者的代价未免太惨痛了些!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