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城乡协调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头戏

2015-11-05 16:2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宾语 

  《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2015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蓝图中,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十三五”发展、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胜利的新理念,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实践和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协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排在第二位,说明经过改革开放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已经出现了一系列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如何破局,已经是当务之急。

  不协调,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和谐。“和谐”这词最早出现在《大般涅盘经》中。世尊要求修行人在一起要生欢喜心,“欢悦和谐,犹如水乳”。中日韩领导人峰会重启是和谐,习近平与马英九将举行“习马会”,主旋律也是和谐。

  国与国之间不和谐会发生摩擦,人与自然不和谐会发生灾难。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同样离不开和谐,国与国的和谐,地区与地区的和谐,两岸三地的和谐,城与乡的和谐,处在“十二五”“十三五”的历史节点上,五中全会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正是着眼于解决发展的不和谐、不平衡问题。

  在协调发展的诸多关系中,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无疑是调中之“调”,重中之重。城乡协调,涉及到两大群体,一个是农民,一个就是城市居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艰巨的重任在农村,核心问题也在农村。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又是中国当下薄弱的一环。比如眼下各地还在进行“严防死守”露天烧秸秆焚烧问题,这些年年年喊,年年都出问题,有些地方农民私烧秸秆甚至到了被强制拘留的程度,问题依然得不到根本解决。同一片天空下,同在奔小康的路上,城里人渴望清洁空气,呼吁环境治理,乡下人也要生存,也要发展,他们的利益也应得到尊重和保护。过去秸秆用途多,可以烧火做饭,可以发沼气,如今农村有了天然气,有了照明电,不用不用烧柴不用发沼气了,处理秸秆又成了难题:收秸秆不能用机器,用机器打碎了没人要,雇人收割当饲料,收割、运送成本又太高,还存在耽误抢种冬小麦的风险。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得既顺应民心,又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怕是交给“农业现代化”的一道命题。

  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中全会指出,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必须紧紧扭住实现全面小康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要实现全面小康,就不能任由“短板”在那儿短着,就要在“五化同步”中补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让农业的腰板挺起来;在“城乡一体化”中补农村社会发展的短板,让乡村面貌美起来;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补农民收入增长的短板,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补1亿农民工市民化的短板,让进城农民“洋”起来,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让他们有尊严地变成新市民。

  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就要让7000多万贫困老乡的腰包也鼓起来,这是现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亟需破解的主要难题。这些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要想在五年时间内让这些地区全面脱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要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就要从实际出发,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对贫困户逐一摸底,搞准贫困户的户头、人头和致贫原因,建立一本明白账,扶到点子上,帮到根子上,只有拿出超常举措,才能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小康硕果。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