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二十年,用生命和信仰绽放高原之花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孙伟
在这片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上,同样有一群来自内地的人,20年间前赴后继,不顾高寒、缺氧、低压、强辐射对生命的威胁,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为西藏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不懈奋斗。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感天动地的壮举、民族大家庭中和谐共进的乐章。近6000名援藏干部前赴后继,用自己的忠诚、奉献和担当,播撒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的关怀。(8月24日 中国网)
20年,西藏经济总量增长了13倍,从1995年的56.1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802亿元。20年间,全国有17个省市、17家中央企业、中央部委,全力以赴对口支援西藏,投入援藏资金260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000多个,从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会议座谈会作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战略决策始,已有近6000名优秀内地干部驰往西藏最需要建设的地区,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从一组组数字,我们更直观的体验到西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与时俱进中,拉近了党和西藏民众的心。
2000年,应山东援藏队邀请,40多岁的农技员张际明和老伴一起从老家济南来到海拔4200多米的日喀则地区白朗县,愣是扎根苦守14年,用自己的血和汗把这片过去只能种萝卜、土豆的土地,变成了一片蔬菜瓜果的“新寿光”,14年中,白朗县的温室大棚从零发展到5367个,今天,白朗农牧民年人均收入每100元中有20元来自果蔬。“俺把全部手艺传授给父老乡亲,回去才能无牵无挂。”张际明说。这就是一名普通农技师对西藏的热爱,对藏族兄弟姐妹们真挚的关怀。14年间,这个钢铁般的汉子也有心中说不出的苦涩,14年前,他和老伴扔下十几岁的孩子,远赴异地他乡去帮扶,让儿子的幼小心灵始终不能释解,为何要扔下自己?这也许更能说明舍小家顾大家的一种无声的情怀。
2010年,国务院法制办副巡视员刘波到西藏自治区法制办担任副主任,2013年底,留任批准不久,她的父亲被诊断出癌症晚期,面度老父的病情,她也曾有过儿女情长,不能床前尽孝,始终是自己的一大缺憾,然而,家庭并没有给她任何负担,反而是经常给予她勇气和鼓励。电话中,父亲每次都说自己状态很好,不用担心;母亲叮嘱她多吃点好的,注意休息;上初中的儿子告诉她成绩不错,还读了许多课外书……,在这些支持下,她牵头起草了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为西藏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为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依据……,其间,还有很多说不尽辛酸和希望。
2014年,49岁的蔡家华在西藏工作已进入第二个任期、第四个年头了。来之前,他是广东东莞一名优秀镇长;在西藏,他先后担任林芝地区林芝县委书记、林芝地委副书记等职务。他将沿海发达地区的丰富经验带到了西藏,并干的风生水起。当地群众说,蔡书记是中央派来帮助我们干实事的,我们信任他。从镇长到县委领导再到地委副书记,这岂不是“政从正出”的写照,人民的赞赏,党的肯定,这样的官位岂不是比那些“以权谋位、金钱开路”的官员好了许多,有了这些能官的作为,我们的群众基础怎能不深?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我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财富,推进社会共同发展的法宝,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物资运输不便的西藏边远地区,百姓的心愿更简单,他们更期盼在主心骨的带领下,走进幸福康庄。想起毛泽东同志的“与天与地斗其乐无穷”,作为党和人民的干部,我们应该发扬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战天斗地,扎根援建地,视藏族同胞为亲人,紧紧围绕稳定和发展两大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尽心尽力,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谱写着壮丽乐章。
- 在雪域高原续写潍检人的情怀与担当 ——记城郊地区检察院援藏干警巩传华2022-12-27
- 读懂“援藏精神”的三个基本“维度”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