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文化自尊受创,非一日之“韩”

2014-03-03 14:3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昨日,赴北京参加两会的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接受采访时表示,“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3月2日《广州日报》)

  十几年来,韩剧不仅在中国炙手可热,还稳稳占据整个东南亚市场,成为韩国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品牌,为国家形象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文化实力提升文化自信,获取巨额利润,并把韩国传统文化、饮食、服饰、韩国产品和旅游等强力构建,其产业链衍生的价值绵绵不绝推向全球,可谓一举多赢。

  而反观我国,影视创新能力乏善可陈。从“裸女敬礼”、“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到鸡飞狗跳、勾心斗角的狗血家庭剧,如许钦松代表所言,社会不尊重原创,原创也没有得到应得的利益。大家都愿意当一炮而红的导演演员,没人愿意当默默耕耘的编剧,或胡编乱造,胡乱跟风,或直接“拿来主义”。即便是同样的婚姻、家庭伦理剧,即便是讲述灰姑娘与王子的老套故事,韩剧对目标市场的精准研究、依赖十几年流行文化生产链条的纯熟运作,通过极致的娱乐造星工业建造了一个粉丝梦想的精神世界。而这契合了人性深处对真善美的本真向往,彰显了不可估量的文化软实力,而这或是我国影视创作较为缺乏的。

  许钦松代表说,韩剧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此说有一定道理,也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青年男女追捧的“炸鸡和啤酒”,到人大代表发表韩剧观点,韩剧效应已远远超过影视范畴,不应视而不见。我们如何正视创作差距,取其所长,避其所短,重视文化实力的建设,积极培养创新机制和人才,厘清行政管理的权限,讲出中国好“故事”,需要更多政策“细节”的打磨和中国文化生产者对中华文化的认真定位以及对文化使命感的长期、艰苦追求。毕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追求现代性进程中,不断保持、发扬、光大我们民族性,只有创新不断,抢占“市场”,赢得观众,才不至于在眼花缭乱的“欧巴”们后面羡慕嫉妒恨。(山东商报斯涵涵)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