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强拽部长求新闻折射几多尴尬

2013-03-11 14:5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作者:谢伟锋

  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大会。在大会堂北门的“部长通道”,记者捕捉到几位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被强拉硬拽地走到采访区,对于昨日多地空气污染指数爆表绝口不提。(3月11日 西部网)

  跑两会的记者各个身手非凡,前两日一位女记者因为拦截部长成功率相当可观,从而落得“拦部姐”的美名。而昨日人大会议结束之后,多个部长被记者以生拉硬拽的方式请进采访区,这多少让人唏嘘不已。而即便本尊被请到台前,但是面对热点话题依然是三缄其口,让想捞取点“干货”的记者们失望而归。

  部长由于位置关系,很多都是政策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自然身上有着不少的新闻富矿。然而在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之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担心,这点对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来说有太多感悟,他曾坦言 “媒体报道时,有三分之一是我们说什么报什么,有三分之一和我们说的不太一样,还有三分之一是断章取义,甚至无中生有。”有过这种经历的部长,恐怕大有人在,这让身处敏感位置的他们,处于某种需要,也不得不面对记者提问顾左右而言他,当然能躲开那是最好。

  因为“国五条”而成为焦点人物的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成为记者围追堵截的重点,即便面对着记者发出的“姜部长,别害怕”“你好帅”之类的软磨硬泡,他还是以敬礼的方式婉拒采访。对于这种尴尬现象,很多人会感到很费解,“两会”如此高级别的场合,官员为何不愿意和媒体一起互动、就某些热点问题“知无不言”呢?答案很可能就是因为“两会”是关乎国家未来走势的重大历史时刻,如果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不仅没有给自己有所加分,还可能因为口风不紧而影响到其他部门的联动效应,毕竟很多方案现在还是在纸面上,并未到最后一锤定音的时刻。在这样的背景下,沉默是金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采访部长越来越难,这也许是跑两会记者共同的心声。对于很多部长的金口难开,在短时间内恐怕没有解决的良方,毕竟在部长们看来,谨言要比操之过急的公布于众要更稳妥。其实很多新闻是会在未来几天之内进行公布,比如之前盛传的大部制改革,终于在10日当天水落石出。即便这样,“抢头条”“保证独家”这样的理念依然在媒体工作者心中根深蒂固,对于这样的期待,短时间内也只能处于焦渴的状态。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深入,群众对于新闻的要求也自然会水涨船高,在这样自下而上的推力作用下,可以预见将来的“两会”是有可能在新闻采访方面有所加强。大部委的带头人在保证自身的权威性的同时,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第一时间能有所交流,对于自身亲民勤政的形象是有所加分的,而对于记者无孔不入的追逐,在对事不对人的情况下,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个人看法,这也是以飨读者的一方面。

责任编辑:宋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