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弘扬尊老敬老美德 构筑温暖和谐社会

2025-10-23 18:18:3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大力弘扬尊老敬老风尚,不仅关乎亿万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更关系到社会伦理秩序的维系、文化自信的增强。因此,必须将尊老敬老系统推进,构筑一个对老年人友好、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和谐社会。

  传承文化根脉,筑牢尊老敬老之“魂”。文化是精神的载体,尊老敬老首先源于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与传承。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己及人,到“孝为德之本”的伦理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将敬老思想融入民族性格。筑牢此“魂”,需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将孝亲敬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通过经典诵读、礼仪学习、榜样宣传等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深植感恩与责任的种子。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浸润,鼓励文艺创作反映老年生活,传播积极老龄观,媒体应广泛宣传慈孝典范,批判歧视老人的不良现象,在全社会营造“以孝为荣、以老为尊”的浓厚氛围,使尊老敬老从外在规范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优化制度保障,夯实尊老敬老之“基”。美德需倡导,更需坚实的制度体系予以支撑和保障。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必须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构建起覆盖全面、响应及时、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网络。此“基”之要,在于精准施策。要持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养老金水平,确保老有所养的基本盘。要深化医养结合,发展面向居家社区机构的智能化健康服务,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确保老有所医。同时,需积极探索建立老年人社会参与、技能再培训、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鼓励支持低龄老年人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制度保障的阳光照亮每一位老年人的生活。

  激发社会活力,汇聚尊老敬老之“力”。尊老敬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协同、优势互补的强大合力。激发此“力”,关键在于创新机制与营造环境。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发展银发经济,满足个性化、高品质的养老需求。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应积极搭建平台,发展互助养老、志愿养老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家庭成员则应履行首要责任,给予老人充分的情感关怀和精神慰藉。通过各方力量的协同共振,共同织就一张紧密的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支持网络。

  尊老敬老是时代的呼唤,亦是人民的期盼。唯有固文化之魂,强制度之基,聚社会之力,方能将这一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尊严、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当尊老敬老成为深入人心的价值认同和遍及社会的自觉行动,我们迎来的必将是一个更加和谐、更加文明、更加充满温情的未来。(文/殷立军)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