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中秋韵悠长:非遗薪火照家国,月圆人圆共此时

2025-09-26 18:45:0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传统节日,不仅以月饼的甜香、灯笼的暖光勾勒出团圆的轮廓,更在非遗传承与人生哲思的交织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非遗传承,让文化基因流转不息。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节自上古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其核心习俗如祭月、赏月、吃月饼等,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在浙江桐乡,第十届非遗民俗展示展演活动以“月圆人圆”为主题,将蓝印花布、杭白菊制作等省级非遗工坊与中秋灯彩、民乐演奏结合,打造出沉浸式的“中式浪漫”。而在广东,古琴的清音穿越时空,非遗文创市集上的巧思妙想,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这些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基因的激活。

  家国同辉,小团圆与大情怀的共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的月光,照亮了游子的归途,也照亮了边防官兵的坚守。在雪域高原,他们以明月为伴,守护万家团圆;在城市街头,消防队员的忙碌身影,诠释着“小家”与“大国”的深情。而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以中秋为纽带,同赏一轮明月,共寄相思之情。中秋的团圆,不仅是家庭的团聚,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月满人间,文明对话的东方智慧。中秋的月光,跨越时空,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从纽约的庙会到悉尼的音乐会,全球华人以月为媒,传递着“和合”的东方智慧。而国内,各民族的中秋习俗交融,如新疆的“民族团结月饼”、西藏的“藏汉团圆宴”,展现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观。中秋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是世界读懂中国文化的窗口。

  中秋的月光,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也照耀着未来的文明之路。让我们以月为鉴,既珍视传统,又拥抱未来,让中秋文化的光芒,照亮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文/李雪琪)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