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秋分绘就丰收卷,齐鲁铺展振兴图

2025-09-24 09:06:0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当太阳直射赤道,白昼与黑夜在地球上达成短暂而珍贵的平衡,秋分便如约而至。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秋分不仅意味着农事的收尾与生活的节奏转换,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与时代回响。从泰山之巅的晨曦到胶州湾畔的晚霞,从黄河三角洲的稻浪到沂蒙山区的果园,山东以它特有的方式迎接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让秋分不只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大地情感的凝聚。

  从耕耘的汗水到丰收的笑颜,秋分是齐鲁大地最动人的劳动礼赞。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秋分时节正是玉米归仓、花生出土、苹果挂枝的繁忙时刻。在鲁西南的平原上,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划过金黄的田野;在胶东的丘陵间,果农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沉甸甸的苹果。从夏津的古桑园到寿光的蔬菜大棚,从微山湖的莲藕采收现场到东营的盐碱地稻田,每一份收获都凝结着农人对土地的深情。秋分,不只是气候的转折,更是劳动者用双手写下的丰收诗行。

  从孔子的“不时不食”到今日的节气餐桌,秋分是齐鲁文化绵延不绝的生活智慧。在山东,节气融入日常的饮食起居。秋分前后,家家户户开始炖梨润肺,喝小米粥养胃,餐桌上少不了新收的南瓜、芋头和柿子。青岛的鲅鱼饺子佐秋菜,曲阜的孔府宴讲究时令搭配,烟台的海鲜锅随季而变,饮食的变迁映照出人们对自然律动的敬畏与顺应。这种“顺时而食”的传统,正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思想在山东大地的生动实践。

  从乡村的祭月遗风到城市的节气活动,秋分始终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纽带。如今在城市中,秋分以更丰富的形式焕发生机:甜品店推出融合传统风味的节气限定,年轻人通过汉服出行、手作体验亲近自然韵律,线上线下的节气话题互动也愈发活跃——传统正凭借多元的方式,深入当代城市的日常肌理。秋分以其温润而鲜活的存在,唤醒了人们对自然律动的感知,强化了对文化根脉的认同,成为连接往昔与当下、乡村与城市的精神桥梁。

  秋分至鲁地,既是一年农事的句点,也是文化回响的起点。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需要仰望星空、俯察大地,感受四季流转的韵律。从田间的稻穗到舌尖的滋味,从古老的礼仪到新兴的民俗,山东用它厚重的土地与活跃的创造,诠释着秋分的多重意义。当白昼渐短,秋意愈浓,愿我们都能在这份平衡与收获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前行的力量。(文/张文静)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