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秋分三韵:平衡、丰收与传承的时代交响

2025-09-22 16:58:1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如一位持节使者,携桂香踏叶而来,在时光的卷轴上落下平衡的笔触、丰收的印记与文化的墨香。它不仅是自然时序的刻度,更是藏着生活真谛与文明密码的精神坐标,为秋日时光注入深沉而昂扬的力量。

  昼夜均分,绘就自然的平衡之美。“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日,白昼与黑夜各执十二时辰,暖阳与清辉平分天地,暑气渐消而寒意未浓,恰是自然最舒展的模样。田间稻穗半弯不折,枝头果实饱满未坠,就连秋风拂过的力道,都恰到好处地撩动叶尖却不折枝干。这份平衡映射在生活中,是“忙而不慌、闲而不怠”的处世之道,是“张弛有度、内外兼修”的人生准则。在快节奏的当下,秋分的平衡之美恰似一剂良方,提醒我们在奔波中留份从容,在喧嚣里守份宁静。

  丰收在望,奏响奋斗的激昂乐章。从“春种一粒粟”的期许,到“秋收万颗子”的实获,秋分是大自然对耕耘者的慷慨馈赠。田埂上,收割机驶过留下金色浪痕;果园里,果农的笑声与果实坠筐的脆响交织;市集上,饱满的谷物、通红的柿子堆起丰收的小山。自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以来,这份喜悦更成了全民共享的庆典——农事竞赛里藏着技艺的传承,美食展销中飘着生活的香甜。每一粒粮食都镌刻着汗水,每一份收获都印证着“奋斗者终有回响”,这正是秋分赋予时代最生动的正能量注脚。

  诗意传承,绽放文化的璀璨光芒。 秋分从来不止于自然之变,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的词句,将秋分之景凝成千古绝唱;毛泽东“层林尽染”的描绘,赋予秋景豪迈气魄。除了诗词,竖蛋的趣味、祭月的虔诚、吃秋菜的习俗,在代代相传中沉淀为对自然的敬畏、对团圆的期盼。如今,年轻人用镜头记录秋分风光,学子们在诗词中体悟秋意,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碰撞出新的火花,让秋分的文化基因始终鲜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从昼夜均分的自然之美,到颗粒归仓的丰收之喜,再到文脉绵延的传承之韵,秋分以多元的姿态滋养着人心。读懂秋分的平衡,便懂得生活的节奏;读懂秋分的丰收,便懂得奋斗的价值;读懂秋分的传承,便懂得文明的力量。这枚时光的刻度,终将在岁月流转中,持续奏响属于自然、人生与时代的壮美和弦。(文/孙妍卓)

责任编辑:张小南
新闻关键词: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