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处暑齐鲁迎秋实,民生温度胜暑热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作为夏季向秋季转换的关键节点,既是气候转变的象征,也考验着一方土地上民生关怀与经济活力的平衡智慧。山东,这个正稳步迈向“强富高优美”的经济大省,在这个夏天展现出应对自然节律的现代治理新思维。
守护民生“清凉度”。酷热之下,最见民生温度。在济南某社区活动中心,七旬老人张大爷正悠闲地喝着绿豆汤,这个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的“避暑驿站”,配备了空调、医疗物资和防暑药品,成为周边老人每日必到的打卡地。这样的温馨场景在全省随处可见。街道工作人员建立起独居老人动态档案,通过智能水表、电表实时监测生活异常;家庭医生团队加强巡访,将防暑指导送上门;沿街商户组成“清凉联盟”,敞开大门欢迎纳凉客。“天热人心不能热”,一位正在巡诊的社区医生这样说,“看到老人们安然度夏,我们再忙也值了”。
激活经济“热力图”。热浪席卷之下,山东的“清凉经济”却逆势升温。滨海一线,青岛金沙滩上遮阳伞如花盛开,孩子们追逐浪花的笑声此起彼伏,“今年客人特别多,得提前半个月预定呢。”海边民宿老板李女士边换床单边说。夜市烟火处,正是人间热闹时。淄博八大局夜市人声鼎沸,烤架上的肉串滋滋作响,冰镇啤酒杯碰撞出清脆声响。“每天能卖三千多串,虽然累,但心里痛快!”一位摊主擦着汗笑道。商场超市里,消暑商品销量节节攀升。日照某家电卖场负责人指着热销的风扇说:“今年空调销量同比增长40%,防晒用品更是经常断货。”从滨海旅游到夜市经济,从消暑家电到冷饮冰品,高温催热了夏日经济,也让人们看到了山东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
书写发展“新答卷”。处暑不仅是气候的转折点,更是发展的新起点。面对暑热挑战,山东正在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应对之路。在威海,环保部门推出“清凉地图”,标注全市纳凉点和饮用水源;在潍坊,农业专家深入田间指导抗旱保墒;在烟台,文旅部门整合资源推出十条避暑旅游线路……这些创新举措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适应,从单一防灾到系统治理,山东正在将气候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处暑过后就是丰收季”,一位农业专家望着长势良好的玉米地说,“只要科学应对,老天爷也会帮忙”。
处暑已至,秋实在望。齐鲁大地上暑气渐消,而发展的热度却丝毫不减。在这个收获与希望并存的季节,山东用智慧与温度书写了一份独特的“处暑答卷”,既有对民生关怀的细腻笔触,也有提振经济活力的浓墨重彩。当最后一丝暑热消散在泰山的云海间,当第一缕秋意拂过渤海的浪尖,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正在续写新的传奇。(文/焦兰睿)
- 聊诚评|处暑:在时光褶皱里,读懂生命的“收”与“放”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