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织密暑期儿童关爱网:从政策兜底到基层创新的齐鲁实践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暑期儿童关爱,早已超越“家庭私事”的范畴,成为衡量社会治理温度与民生重要保障精度的重要标尺。“神兽出笼,家长抓狂”调侃的背后,是千万家庭对优质托管服务的迫切渴求,更是对全省层面构建系统性关爱体系的深层呼唤。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地实践,从政府兜底保障到社会多元参与,山东正以全方位布局破解暑期儿童照护难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假期里安全、快乐、有收获地成长。
政策先行筑牢兜底防线,是全省暑期儿童关爱的坚实基础。面对普遍性的托管需求,山东省以“民生无小事”的态度推动制度创新,将暑期儿童关爱纳入民生实事清单。一方面,全省统筹推进中小学暑期托管服务扩容提质,明确要求各地学校按需开放校园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团队,开设作业辅导、兴趣拓展、体育锻炼等多样化课程,既解决“看护难”又避免“变相补课”。另一方面,出台规范托管服务的省级标准,对场地安全、师资资质、收费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政府补贴+家长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让普通家庭“托得起”“托得放心”。从鲁东沿海到鲁西平原,从城市学校到乡村教学点,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暑期儿童关爱搭建起基本框架。
基层创新激活服务末梢,让关爱落地更具温度与精度。在政策框架下,各地结合实际探索特色路径,聊城市莘县燕塔街道的“璀璨童心 晨曦关爱”文明实践课堂便是基层创新的生动体现。该街道聚焦孤困儿童、双职工家庭及新就业群体子女等重点群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暑期托管阵地,课程设置兼顾趣味性与实用性:山东琴书、剪纸、拓印、泥塑等非遗课程传承文化根脉;太极拳训练、围棋对弈等实践课程强健体魄与思维;防溺水、爱国教育、交通消防安全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等安全自护课程筑牢防护底线。这种“精准对接需求+整合本土资源”的模式,不仅化解了家长的托管焦虑,更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世界、在体验中培养兴趣,为全省基层暑期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社会协同构建共治生态,让关爱网络更加立体多元。暑期儿童关爱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奏曲”。在山东,公共场馆主动转型担责,图书馆推出“暑期阅读计划”,博物馆开设“文物研究工作坊”,科技馆打造“科学实验课堂”,让公共文化资源成为暑期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企业则将员工子女关爱纳入福利体系,有的企业开设“员工子女暑期驿站”,配备专业社工与教师;有的联合教育机构推出优惠托管服务,用暖心举措增强员工归属感。公益组织与志愿者队伍也积极介入,大学生志愿者、离退休教师、文化能人等组成服务团队,为乡村与社区托管注入活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多元共治格局,正在让暑期儿童关爱从“基础保障”向“优质供给”升级。
孩子的暑期质量映照出社会的文明温度。从省级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基层街道的创新实践,从公共场馆的资源开放到企业力量的主动融入,山东正以系统观念织密暑期儿童关爱网络。当政策兜底保障基本需求,当基层创新解决急难愁盼,当社会协同汇聚多元力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假期里收获成长,每个家庭都能卸下看护重担。这份对下一代的用心守护,不仅是当下的民生答卷,更将成为未来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为齐鲁大地的发展注入持久活力。(文/王晓磊)
- 聊诚评|给暑假调个“护童色”,绘就成长暖色调2025-08-07
- 聊诚评|夏日晴空下的守护:让每个孩子的暑假都洒满阳光2025-07-29
- 聊诚评|暑假的“隐形陪伴”:当屏幕成为孩子的“第二家长”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