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山东“半年报”:从麦浪到钢铁的“高质量跃动”

2025-07-24 16:35:0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当黄河三角洲的芦苇荡泛起盛夏的绿意,当青岛港的智能码头机械臂划出精准的弧线,山东用一份沉甸甸的“半年报”,为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土地注入新的时代注脚。5.0046万亿元的GDP总量、5.6%的同比增速如同一座里程碑,不仅稳稳实现“双过半”的既定目标,更在农业的厚重、工业的铿锵、服务业的灵动中,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脉络。

  粮仓与车间:传统根基里长出新动能

  齐鲁大地上,麦浪翻滚的节奏从未停歇。上半年3015.4亿元的第一产业增加值,3.9%的增速,是夏粮颗粒归仓时的金黄底色,是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结出的硕果。从德州的高标准农田到临沂的智慧农业大棚,“山东粮仓”不仅装满了粮食,更装满了科技与创新——这里的夏粮每增产一斤,都凝聚着育种专家的心血与农民的汗水。

  工业的引擎正全速运转。19799.1亿元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背后,是7.7%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发力,是装备制造业如骏马般领跑的身姿。在烟台的海工装备车间,巨型钻井平台的构件正被精密焊接;在潍坊的动力装备厂区,潍柴发动机的每一次轰鸣都带着“中国芯”的骄傲。制造业9.0%的增速,19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让“铁匠之乡”的老手艺与“智能制造”的新科技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握手,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新生。

  市场与开放:流动的活力点亮齐鲁

  服务业的繁荣如同大地的毛细血管,27231.5亿元的增加值与5.8%的增速,藏在城市的烟火气里,也藏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济南的软件产业园里,代码正在编织新的经济图景;泰安的民宿客栈中,“泰山人家”的招牌吸引着八方游客。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81.3%的增长面,就像夏夜的星空,每个行业的亮点都在闪烁——商务服务业17.1%的增速,是写字楼里的创意在开花;娱乐业16.4%的增长,是文旅融合的火花在绽放。

  消费市场的复苏带着浓浓的“山东味”。20142.1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既有淄博烧烤的烟火气,也有“好品山东”的新潮流。线上消费14.7%的增速,让沾化冬枣、莱阳梨通过快递小哥的电动车,走进了全国消费者的果盘。城镇与乡村消费同步增长,就像齐鲁大地上的两条动脉,共同输送着经济复苏的活力。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1.73万亿元的进出口总额,是青岛港的集装箱码头堆起的“钢铁山脉”,是烟台张裕葡萄酒香飘海外的芬芳。机电产品出口10.8%的增速,民营企业76.1%的进出口占比,彰显着山东企业闯荡国际市场的底气。从“一带一路”的中欧班列到RCEP成员国的合作订单,山东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民生与未来:增长的温度暖在人心

  经济的增长最终要体现在民生的改善上。65.8万城镇新增就业,是65.8万个家庭的希望;22592元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老百姓钱包里的“获得感”。农村居民收入5.5%的增速快于城镇,就像田野里的庄稼,让乡村振兴的根基越扎越深。从社区食堂的热乎饭到乡村卫生院的新设备,增长的数字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

  站在年中回望,山东的“半年报”里,有历史的厚重,更有未来的可期。5.6%的增速是黄河奔腾的力量,是泰山挺拔的脊梁,是齐鲁儿女干事创业的热情。下半年,山东必将在稳进提质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用更多“硬核”成果,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文/王鹏)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