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绿染齐鲁千山秀 生态山东绘新图

2025-06-23 15:35:0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当清晨的海风拂过青岛湾畔,港口工人正启动绿色能源设备,保障城市清洁高效运转;当夕阳染红泉城济南的千佛山,志愿者们正在街头宣传垃圾分类和环保理念。生态文明的画笔,在齐鲁大地徐徐铺展。山东正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用行动擦亮“生态底色”,用理念涵养“绿色生活”,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篇章。

  林深鸟归鸣万壑,山净风和润齐鲁。绿色发展不是一时兴起的口号,而是一以贯之的发展逻辑。山东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将绿色理念融入各级发展顶层设计——从“美丽山东”建设到“碳达峰碳中和”实践,从湿地保护到蓝天保卫战,政策引导与全民参与双轮驱动。在农村,村规民约更新“生态条款”;在城市,公共服务优先布局“绿色配套”。“环保不是谁的事,而是咱家门口的事”这句话,在齐鲁城乡广泛流传,也在潜移默化中筑起了全民环保的意识地基。

  水清岸绿生万象,日用皆新动人间。环保不仅靠理念,更要靠技术加持。山东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烟台、潍坊等地重点推广“零碳园区”“绿色工厂”建设;济宁、东营等地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资源再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在生活端,“绿色低碳新生活”行动深入社区,推广智能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碳积分”奖励等机制。“绿色+数字”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光伏上屋顶、监测入云端、碳账记手中,环保理念真正融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草木无声护江山,制度有力筑屏障。生态环境保护从来不是“自觉就够”,还需制度护航、监管发力。山东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三长联动,责任压实到人、监督贯通到底;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污染源头实时监控、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特别是在重污染天气防控、沿黄沿海生态屏障建设中,制度与科技并重、督查与服务并举,形成了从源头到末端、从治标到治本的治理闭环。环境“看得见的好”,背后是一整套“看不见的严”。

  天人合一融古意,风物长青播新声。山东有着“天人合一”的文化根脉,生态文明不是舶来概念,而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从泰山敬天法自然的礼俗,到南四湖渔民“借水而生、顺势而为”的经验,这片土地孕育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当代山东正用现代手法复兴传统生态智慧——在学校开设“自然课堂”,在社区推行“绿色邻里”,在“齐鲁生态大讲堂”中讲述一棵树、一条河背后的生态故事。环保不只是任务,更是信仰;不是负担,而是风尚。

  绿染齐鲁千山秀,风吹原野草木深。山东的环保之路,走的是长远之策、民心之道。从政策引导到全民共建,从技术创新到文化滋养,生态文明已深植这片土地。在人与自然命运相连的时代交响中,山东正以稳健步伐、绿色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生态底蕴、书写自然和鸣的生动注脚。(文/岳松洁)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