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守护海洋生态,山东向海图强正当时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与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在这一特殊日子里显得愈发紧迫。作为海岸线长达3345公里、海洋资源禀赋全国领先的海洋大省,山东以“向海图强”的使命担当,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中探索出独特路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海洋强省建设的“山东方案”。
资源优势筑基,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山东坐拥丰富的海洋资源,其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2倍,为海洋经济腾飞提供天然沃土。2024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3.9%,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二。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领域,山东建成6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近四成,其中烟台“耕海1号”将智能养殖与海洋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出“蓝色粮仓+海上乐园”的新业态。海洋高端制造业更是亮点频出:青岛“国信1号”10万吨级养殖工船开创“游弋式船载舱养”新模式,使养殖效率提升3倍;东营威飞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采油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装上“中国芯”。这些成果不仅彰显山东海洋产业的硬核实力,更为生态保护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生态优先为本,绘就人海和谐新图景
山东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海洋发展全过程,以系统性生态修复守护蓝色家园。全省累计投入超百亿元,修复岸线247公里、海域2300余公顷,建设沿海防护林7.6万亩,推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提升至89%以上。潍坊创新实施柽柳-肉苁蓉立体种植模式,既恢复滨海湿地生态功能,又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特色产业链;东营实施“退养还湿”40余万亩,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种群数量增长3倍,昔日受损的黄河三角洲湿地重现“红滩绿苇、万鸟翔集”的生态盛景。这些实践生动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实现共生共赢。
制度创新为要,构建长效保护新体系
山东以法治思维和制度创新筑牢海洋生态保护屏障。在全国率先实现海岸带保护立法全覆盖,将海岸线划分为248个管控单元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省市县三级湾长体系,将海洋生态指标纳入地方政绩考核“指挥棒”;划定233个海洋生态红线区,建成40个海洋保护区,形成“天上看、地上查、海上巡、网上管”的立体监管网络。此外,山东还推出海洋生态补偿、环境公益诉讼等创新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可持续的制度保障。
面向未来,山东将继续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的目标定位,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道路上勇毅前行。通过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陆海污染联防联治,打造全球海洋生态治理的“山东样板”,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文/王芳)
- 聊诚评|山东推“免陪照护”:民生暖流中的治理跃迁2025-06-05
- 聊诚评|2.8万亿背后的“麦”力密码:看山东农业全产业链如何跃升新高度?2025-06-03
- 聊诚评|山东前四月经济“稳中向好”,彰显强劲韧性与活力2025-05-30
- 聊诚评|当“中药咖啡”遇见端午:看山东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2025-05-28
- 聊诚评|山东好人:点亮文明山东的璀璨星河2025-05-27
- 聊诚评|以“好客山东”为钥 开启文旅融合新篇章2025-05-26
- 聊诚评|党建引领强根基 精准施策促发展2025-05-26
- 聊诚评|激活民营经济新动能2025-05-26
- 聊诚评|平凡人微光汇聚时代暖流2025-05-23
- 聊诚评|山东好人:美德润齐鲁,善行暖人间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