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以“网”为笔,绘就文明向上的“数字画卷”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在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8.6%的今天,11.08亿网民的“精神家园”如何建设,不仅关乎个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治理水平。从整治网络谣言到呵护未成年人成长,从推动数字公益到培育理性表达,新时代的网络文明建设,正在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为数字中国注入温暖而坚定的精神力量。
激浊扬清:在“众声喧哗”中筑牢价值基石
网络空间的文明秩序,始于对“底线”的守护。针对网络谣言、恶意炒作等乱象,某平台运用AI技术对存量谣言进行“标记提醒”,用户点击谣言链接时自动弹出权威辟谣内容;某短视频平台建立“谣言关键词库”,对疑似谣言内容启动“先审后发”机制,让“谣言跑不过真相”成为常态。这些举措,不是简单的“删帖封号”,而是通过技术赋能、制度创新,构建起“预防—识别—处置—反馈”的全链条治理体系。这种“数字时代的集体主义”,让网络空间成为传递家国情怀、凝聚社会共识的“新阵地”。
守护未来:在“流量狂欢”中守护成长净土
当未成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达到2.8小时,网络空间的“土壤”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游戏平台与社区联动建立“家庭监护驿站”,家长可通过小程序实时查看孩子游戏时长,社区工作者定期上门开展“数字家庭教育课”;浙江某中学将短视频制作、信息甄别纳入必修课,引导学生从“网络消费者”转变为“内容生产者”。守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在引导中培养健康的用网习惯,网络空间才能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助推器”而非“绊脚石”。
向善向美:在“数字浪潮”中培育文明风尚
在四川凉山,彝族绣娘的指尖技艺通过抖音直播走向全国,带动10万绣娘人均年增收8000元;在浙江义乌,“村播”团队用方言直播推销农产品,单场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在贵州遵义,退休教师通过B站开设“红色故事微课堂”,累计播放量超2000万次……这些生动案例表明,网络文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能创造价值、传递温暖的实践。当“数字公益”成为新时尚——“95后”志愿者用无人机为山区儿童投递图书,程序员开发“银发上网助手”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网络空间便有了更厚重的人文底色。
从PC端到移动端,从文字时代到短视频时代,互联网的迭代速度令人惊叹,但不变的是对文明价值的追求。当我们用技术手段过滤信息杂质,用制度设计守护公平正义,用人文关怀滋养精神世界,网络空间就能成为“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重要阵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书写的不仅是网络空间的文明答卷,更是一个民族在数字时代的精神图鉴。(文/高玉)
- 聊诚评|探索网络文明,共筑数字世界美好未来2024-09-11
- 聊诚评|弘扬网络正能量,共绘网络“同心圆”2024-07-25
- 聊诚评|汇聚青年力量 点亮网络文明之光2023-08-04
- 聊诚评|以正为调 共促网络文明向善而行2023-08-01
- 聊诚评|齐鲁诸市同亮地标灯,“照亮”网络文明“天空”2023-07-25
- 聊诚评|同心同行,建设网络文明新高地2023-07-25
- 聊诚评|解码网络文明,探寻数字时代新风尚2023-07-25
- 聊诚评|网络同心,文明同行——做好新业态新就业党建引领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