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让文物“活”起来:山东博物馆在创新中延续文明根脉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山东博物馆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精心策划一系列展览与活动,不仅为观众呈上一场文化盛宴,更展现出山东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文化创新的坚定决心与积极探索。
此次国际博物馆日,山东博物馆推出的展览精彩纷呈,多元视角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宏大图景。“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以五百余件珍贵文物,串联起城子崖遗址、大辛庄遗址等古迹遗存,生动展现古人“因势筑城”的智慧,让观众得以探寻济南从史前到明清的城脉变迁。从古老的陶器、青铜器,到精美的书画、玉器,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鲁王之宝——明朱檀墓珍藏”“长河共饮草原吉金——鄂尔多斯青铜文明展”等精品展览,则通过丰富馆藏,带观众领略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明特色,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丰富性。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博物馆积极拥抱数字时代,以六大数字展打破时空界限,让文物在数字世界焕发新生。“与时偕行——建馆70周年数字展”“汉画汉风汉魂——山东汉画像石数字展”等,借助前沿科技,将传统展览转化为沉浸式、互动式的观展体验。指尖轻触屏幕,观众便能穿越千年,与历史对话。这种数字化转型,不仅让文物保护与传播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更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让古老的文化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数字展为人们提供了便捷且新颖的文化消费方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除了展览,山东博物馆推出的系列研学教育活动同样亮点十足。“观海岱向未来”研学主题游径等活动,将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百工万物学塾公益课程与文物修复观摩”,让公众近距离接触文物修复过程,了解文物背后的修复技艺与工匠精神;“向阳花开·公益助残”博物馆研学活动,则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博物馆不再是单纯的文物展示场所,而是成为了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山东博物馆的实践,是山东重视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繁荣的缩影。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路径。从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到举办各类文化节事活动,山东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而山东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通过此次国际博物馆日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山东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山东博物馆以创新的展览形式、数字化的传播手段、丰富的教育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相信在未来,山东博物馆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的力量滋养更多人的心灵,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作出更大贡献。(文/秦娜)
- 聊诚评|漫步历史长河 感悟文化魅力2024-05-22
- 聊诚评|高质量发展持续升温 多元化角色再注活力2024-05-22
- 聊诚评|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2023-09-01
- 聊诚评|把文化脉搏 开两创良方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