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山东:借牡丹之力,奏响黄河文化新乐章

2025-04-11 15:40:4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庭前芍药妖无格,唯有牡丹真国色。”当娇艳的牡丹于黄河之畔肆意盛放,一场承载着文化传承使命与国际传播重任的时代盛事,正在底蕴深厚的齐鲁大地徐徐铺展。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山东开启了一扇全新的时代之窗,让我们得以深度审视牡丹文化与黄河文化相互交织、激烈碰撞所激发出的无限潜力与可能。 

  于山东而言,牡丹已然担当起文化交流的先锋使者。在全球化浪潮汹涌的当下,文化交流绝不能是曲高和寡、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应是充满蓬勃活力与亲民亲和力的互动交融。牡丹,恰恰为山东提供了这样一个独具魅力的绝佳切入点。它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年龄长幼、肤色深浅、语言异同,都能在这国色天香面前,自然而然地找到情感共鸣。曾经,在国际传播领域,黄河文化常因宏大叙事与陈旧话语体系,让外界产生距离感。如今,依托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创新活力,牡丹以年轻态、多样化、场景化的崭新方式,巧妙地将黄河文化包裹其中,化抽象概念为具体感知,化艰涩内涵为生动体验。从山东走向世界各地的牡丹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众多外国友人沉浸于工笔牡丹画创作,参与剪纸牡丹艺术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便走进了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世界,交流变得水到渠成,理解也愈发深刻透彻,山东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也借此不断攀升。 

  追溯文化根源,牡丹与黄河农耕文明血脉相融、不可分割,正是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孕育出了“曹州牡丹甲天下”的菏泽牡丹这一璀璨明珠。于山东来说,把牡丹作为黄河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支点,就等同于找到了开启文化宝库的关键钥匙。一方面,牡丹自身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悠长历史,对全球各地的人们都有着难以抵挡的吸引力。从种植培育的精湛技艺,到诗词歌赋中的唯美意象,从绘画艺术里的细腻笔触,到民俗传统中的独特寓意,牡丹文化的每一个细微侧面,都能成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山东地域文化的重要入口。另一方面,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文化内涵深邃悠远,牡丹则宛如一扇精巧的窗口,让世界能够透过这株小小的花卉,真切感受到黄河水脉的千年滋养与传承,直观领略到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特别是山东地区创造的灿烂文明。山东精心举办的各类牡丹节会,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创产品,便是对这种共生共荣关系的生动诠释。巨野工笔牡丹画作品多次在国际重大活动中惊艳亮相,更是让菏泽牡丹的文化魅力强势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让山东文化符号闪耀国际。 

  在经济发展上,牡丹于山东正成为讲述黄河故事、展现中国奋进形象,尤其是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有力注脚。菏泽立足本地特色,以牡丹为核心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已成功构建起庞大且完善的产业链。从最初的种植环节,到深加工领域的拓展,从产品研发的持续创新,到市场销售网络的全面铺开,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更成功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山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繁荣,创造了近50万人的庞大就业机会,更成为展示山东创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模式、产业振兴成果的生动样本,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和黄河故事不再是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有着山东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作为坚实支撑,彰显出山东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浪潮中的强劲实力与担当。 

  黄河奔腾,气势磅礴,不舍昼夜;牡丹盛放,国色天香,岁岁年年。展望未来,山东应深度挖掘牡丹文化与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持续推动两者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产业带动力的牡丹特色产业集群,让牡丹这张闪耀着山东印记乃至中国风采的文化名片,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文/王鹏)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