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硬核”交通奏响齐鲁经济“大”发展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要想富,先修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标准、高效率的交通需求已成为建设经济强省必不可少的要求,近期山东省发布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打响了率先建成交通强国示范区的第一枪,吹响了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体系的冲锋号,为实现交通强国打造齐鲁样板。建设方案的发布是为山东十年道路发展提出了科学的谋划和设计,锚定了未来交通发展目标,鼓足了交通事业者干事创业的信心,更是为实现2035年山东省率先建成交通强国示范区做出的前瞻性顶层设计。
高速公路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速”。8000多公里高速路段横跨16个地级市,挺拔直立的地上巨龙穿梭在钢铁森林的城市当中,六车道及以上占比高达37.9%,高效便利的高速公路为省内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一流的ETC产业生态圈减少了通勤时间,基于数字分析之下的货车金融服务模型,帮助物流企业进行科学融资。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入融合不仅发挥了交通最基础的运输作用,更是在此之上提供了更加高端智能化的优质服务。山东高速用完善的交通体系支撑了山东省现代化发展蓝图,密切了城市群、经济圈之间的联系,为打造全省现代化交通体系画上了浓抹的一笔。
高铁巨龙按下经济发展加速键。山东高铁里程突破3000公里、居中国首位,出省高铁通道达5个,交通轨道线路更加完善,居民通行更加便利,高铁的建设不仅体现的是山东省交通领域“鲁大壮”的雄厚实力,更是反映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前瞻视野和雄心壮志。作为一个经济、工业大省,山东深知交通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横纵交错的高铁线路加深了各市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区域协调发展融入了活力。依托高铁交通,不仅加强了各地市与周边省份的交流,不少城市更是以此为契机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航运经济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山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在发展海上运输方面有着独特的天然优势,天然的深水港为海洋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加快推进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中,山东积极落实海洋强省的号召,打造了200多条海运外贸易航线,建设了诸多世界级沿海港。各港口之间优势互补,共同编织出了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外贸网络,为我国外贸发展格局贡献了山东力量。随着内河水运网络的推进,小清河的全线复航、京杭运河山东段的航运载重提升,沿线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不仅增加了航运经济活力,同时也为内河航运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通过构建多式联运、海河联运的方式加快了省内外航运联动发展,助力了全方面、多体系的航运交通运输体系。
我国正从交通大国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随着《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的发布,山东省在打造交通强国示范区中将继续发挥在全国乃至全球交通运输格局中的优势,积极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用创新思维积极拥抱高质量交通运输发展。山东下大力气建设高标准、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陆上和水上的交通运输方式,为省内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构建了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文/张云鹏)
- 聊诚评|把握新机遇,构建新聊城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