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入职得35名领导签字,大学精神何在
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尤其是关心新入职教师,是大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应该体现在各个工作环节中,体现在细节中。这是大学精神的起码要求。但是,在一些学校未必如此。
据澎湃新闻报道,11月24日,一位微博网友发帖称,一朋友入职某西部高校后,一直在找12个校领导和23个职能部门处级干部签字,至今还没签完。
这位网友还在微博上附上了一张教职工报到通知单的照片。表格中校领导一栏中有12个空格,照片中有5人签字。此外表格还印有学校办公室、档案馆、教务处、科研处、图书馆等23个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签字栏,照片显示还有7位职能部门负责人没有签字。
经澎湃新闻核实,这张报到通知单来自北方民族大学,学校位于宁夏银川市。11月25日,该校一位负责人表示确有此事,报到通知单需要领导签字是学校老传统,目的是让新入职教师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没有规定一定要签完。“没有规定一定要签完”,就是可签可不签。
可有可无的事情,居然还是“老传统”。可有可无的事情,把新入职的教师玩得团团转。既然不是非签完不可,为什么不在通知单上注明,让新入职的教师自行选择去签还是不签?不行!因为如果这样做了,签与不签的主动权就在教师这边了,管理部门的权威就无从显示了。
这张报到通知单,具备了官场陋习的共同特征:不是管理者为管理对象服务,而是要管理对象服从并满足管理者的需要;哪怕这个需要可有可无,也不会明确告诉你;宁可让你麻烦千遍,不可减我权威半分。
一个新人,来到一个新的单位,人地生疏,没有多少社会经验,对新单位的一切都抱有陌生感、敬畏感,这时候,他是最需要关心、关爱的,但同时也是最好欺负、最易被规训的。
模棱两可,可有可无,让你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尽显新人之狼狈、无助,这是很多新人到新单位之后的第一课。这堂课的效果,就是打掉你的天真和认真,打掉你的信任感。
等到新人熟悉并看穿“报到通知单”这类把戏的时候,他会感到失望,感到自己对新生活的期望、对新单位的敬畏被玩弄了;他或者对新单位保持一种疏离,或者迅速融入新单位,习惯并掌握新单位的潜规则,迅速成长为一个老油条,混得风生水起,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对付后来的新人,然后后来的新人又迅速成长为老人……就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世代代无穷已——“传统”就这是这样炼成的。
让新入职者填写这张“报到通知单”,目的之一是让新入职者熟悉学校各个部门,方便以后办事。现在,这位老师成了该校各部门最熟悉的人,以后他去各部门办事,不知道会方便一些呢,还是更不方便?
- 这就是山东丨与你“在一起”,教育援助谱新篇2020-04-10
- 努力把工作干得出色一点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