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迎检变“迎考”,如此“高分”意义何在?

2020-11-13 11:2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入户调查时,检查组问村民“每周能吃几次肉”,回答“一周一次”不合格,必须回答“想吃就吃”才算通过……不少基层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吐槽,迎检时会碰到一些教条主义的考核方式和检查细则,为此他们要费尽心思琢磨上级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不仅消耗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还容易滋生“只看表面,不顾实效”的歪风,导致考核形式主义。(11月12日 半月谈)
  从小学到大学每个人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总记得老师们会说工作了你们就脱离考试了。然而,对于某些基层干部曾经的考试依然存在工作中,而且标准答案非常“标准”,容不得半点“参假”。检查考核本应该是对基层干部工作情况的评判,不知何时迎检变成了“迎考”,甚至是“应考”。这样的“考试”,得了“高分”又能怎样,而且“高分”真的能和工作情况划等号吗?此外,“迎考”就得“备考”,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又被无情地分割了一部分,如此下去,基层工作怎能不走向形式主义。
  其实,检查考核是把双刃剑,只有不偏离目标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检查考核的方式不应该被模式化,更不应该出现“标准答案”。避免检查考核中的“标准答案”,首先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考核办法,少一点“拍脑袋”决策,让考核指挥棒更加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其次,要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事中评价,不仅要“看做了什么”,更要“看解决了什么”。同时,要改进督查方式,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从而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最后,要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实际,要多和干部交心,及时反馈基层干部意见建议,如此上下一心,才能更好服务群众。基层干部才能放下包袱,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才更有干劲。
  随着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的印发,各地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检查考核办法,确保高质量真实落地。检查考核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不是机械化,更不能形式化。检查考核变了味,走了样,基层工作监督防线还能维持好吗?基层干部面对“标准答案”不得不强行“对标”,如此“另辟蹊径”,不仅与检查考核初衷背道而驰,工作任务也很难确保按质按量完成。
  所以,迎检要做到让干部轻松上阵,让干部主动亮出自己的政绩,而不是逼着基层干部“答题”。(文/郭静)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