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妈”不妨晒,行动需常在
5月8日,从早到晚,想必诸位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各种爱妈宣言、孝母礼物、感恩文章刷了屏。有人调侃:一种新的孝顺方式诞生了,就叫“朋友圈晒妈”。
调侃归调侃,不屑归不屑,在笔者看来,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毕竟,孝母、爱母方式千万种,“晒”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爱意和祝愿的表达,无可厚非。更何况,那些抒怀的文字、温馨的视频,人们看过之后,心灵受到触动,随手点评分享,传递出的不也是一份感恩母爱的正能量么。在多元化的生活中,在情感与物质、理想与现实容易形成对撞的天空下,母爱没有被“背叛”,而是愈发扎根于人心,这无疑是值得欣慰的。
正如有人所担忧的,网络方便了情感的表达,但我们是否又将陷入一个因过分追逐时尚而沦为技术奴隶的怪圈。当图省事、图新奇、图显摆成为“晒”的动因,那朋友圈岂不成了虚情假意的集散地?就拿母亲节来说,不晒的未必就不孝顺,晒了的未必是真孝顺,关键要看在网下,在朋友圈之外怎么做。母亲爱孩子,从不会只在网上写“我的心肝宝贝”之类的煽情文字,也不会逢人便说“我很爱我的孩子”之类的闲言碎语,而是亲手抚养、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寸草春晖。孩子感恩母亲,不应是同样的道理么?
“孝在当下”才是最可贵也最值得称道的品质。一项有2万多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每天和妈妈保持联系的人不足三成,更有三成多人不记得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另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我国现有空巢老人的数量已经近亿。年龄越大,受到的现实困扰就会越多。这些困难,特别是精神上的空虚,显然不是子女在朋友圈里集齐多少个赞就能化解的。与其沉浸在“网上孝子”的自我想象中,不如将感恩之心凝结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少说少晒、多做多陪才是硬道理。
孺慕之情,源自天性,经过千百年文明传承,依然是中国人的内在心理基因;父母亲情,难以割舍,经过千百年文化熏陶,依然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情感资源。网络时代,当我们越来越多地习惯于用社交媒体表达自己,何不面对自己最爱的母亲,真诚地说一句“妈妈,我爱你!”(张砥)
- 莫让母亲节成为营销道具201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