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捕娱 > 正文

张艺谋的回归与犹豫

2012-11-06 17:44:00 来源:北京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10月30日,韩国檀国大学向张艺谋授予了文学名誉博士学位。校方高度评价了张艺谋为世界文化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由此可见,张艺谋的影响力仍然存在。

  就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蛰伏很久的张艺谋亦向他发送了祝贺短信,称当年在高密种红高粱拍电影时,哪知会有今天;不久前他又发出了感慨:没有好的文学基础和文学群落,没有层出不穷的优秀文学作品,电影想繁荣,门儿都没有。营销模式催生出的部分国产电影,火了票房、鼓了腰包、乐了媒体、坏了口碑、哭了观众、冷了人心!

  这话听上去,张艺谋应是一个很明白的人。但让人不明白的是,在《红高粱》、《活着》、《秋菊打官司》等一系列斐然成果之后,他却一度离文学的动力越来越远了呢?他曾对媒体说,文坛上现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几乎没有了,所以要另寻他境。这话一听,便是他的前任文学顾问给他乱忽悠的。评论家曾指出他的《英雄》、《四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带有专制主义的色彩,但殊不知这恰是他的高参给他参错了方位。如他的这位文学顾问在一次研讨会上,就曾令人匪夷所思地对我说他喜欢希特勒,这让我感到很惊讶。当我问喜欢他什么时,却没得到他明确的回答,这也不难看出张艺谋那时的创作轨迹为什么会偏差。

  《读书》杂志曾就张艺谋、陈凯歌与贾樟柯的影片进行过对比讨论,其得出的结论是贾樟柯时代到来,张艺谋的时代落幕。资深影评家李陀更是痛心疾首地说,他对以张艺谋和陈凯歌为代表的曾是中国电影的“第五代”感到深深的失望。李陀的失望,是有他内在的理由,但他是否还能感受到,这失望却正是他曾钟情的文学力量的缺失。说张艺谋时代的落幕或许不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结论。

  就在张艺谋断言文学作品现有的价值的缺少时,中国文坛却呈现出色彩纷呈、空前繁荣的局面,莫言不过是这爆发的顶点。是文学作品分量不够,还是张艺谋内心的失重与误判?举例来说,王全安费尽周折拍出了《白鹿原》,身为陕西人的张艺谋却对陕西作家这一重要作品熟视无睹呢?每天围着文学作品打转的笔者粗粗就能指出众多可搬上银幕的作品:阿来的《遥远的温泉》、王旭烽的《雷峰夕照》、毕淑敏的《女工》、迟子建的《零作坊》、苏童的《人民的鱼》、林希的《金汤》、方方的《奔跑的火光》、刘庆邦的《哑炮》、陈河的《西雁河》、贾平凹的《饺子馆》、范小青的系列短篇等。这还只是我责编的一些作品,其他不胜枚举。诚然,张艺谋后续拍的一系列影片,也大多是从文学作品改编过来的。但重要的是他的创作心态已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个那么执著、有名望的导演在拍《山楂树之恋》时,竟会屈从制片方的商业要求。他似乎大彻大悟地说过,电影是什么?不过是游戏,如果电影能让观众记住一个情节和一个画面就不错了,不可能面面俱到。张艺谋的话在另一个层面上也许说得不错,电影不是政治说教的工具,它的娱乐成分或许更多一些,但这并不等于文学思想内涵的釜底抽薪及思想民主意识的偏差。而且为了那一个让观众记住的镜头,你必须要付出100%的努力。当他回答记者提问影片中何以也出现李安已用过的竹林时,他竟毫不在意地回答,后来我发现香港的许多影片都用过竹林。他也不想一想,香港许多影片用你张艺谋就要用吗?你张艺谋能去拾人牙慧吗?

  《金陵十三钗》上映后,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肯定了他的回归并为影片赞叹,尽管该片未收到预期效果,但我仍认为它是借助文学力量的一部杰作。对此,张艺谋要有自信。该片除小哥结尾男扮女装有些突兀外,再有将一群妓女弄在教堂里是否犯了西方伦理的大忌?《天堂电影院》里,为老放映员送葬时,妓女刻意躲在教堂门外目送送葬队伍的细节,是深有涵义的。也许,张艺谋的回归还尚未彻底,但我们相信他不会让观众的期待落空的。(王童)

责任编辑:宋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