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铭记英雄业绩,弘扬民族精神——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有感

2021-08-27 09:2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2020年5月13日,我们坐上了去往铁道游击队纪念景区的公交车,想要了解81年前在枣庄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先辈英烈们,他们是如何一步步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

  作为枣庄最红的资源、最美的传奇、最亮的名片——铁道游击队,在那段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危机的时候,铁道游击队充分发扬了中华儿女机智顽强,勇敢坚定的精神。

   

  一进入园区,首先看见的便是于建成1995年8月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这座高大的石碑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建造的,它坐落于长长的台阶的尽头。纪念碑高三十三米,加上人物雕塑共37.77米,象征着七七抗战。在纪念碑顶端,屹立着挥枪冲锋的游击队员筑铜雕像。雕像的背面是花岗岩铺就的枕木,纪念碑由底向上,树立起铁轨造型。延伸上青天的长铁道,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如今,抗日战争仿佛离我们远去,但时间无法抹去那段民族流血流泪的历史。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他们都平静的站在青天之下,每每有人来到纪念馆,抬起头就能看见那些可敬可爱的人们。

   

  纪念碑廊在铁道游击队博物馆的前面,它是纪念馆六大组成部分中“一廊”,南北共有24块碑文。“铭记英雄业绩,弘扬民族精神” “可歌可泣亦传亦奇” …走过长长的纪念碑廊,历史的沉重围绕着我们。战争的残酷、民族的抗争、艰苦的岁月、走过的弯路…时间无言,人间有道。历史就像一条长廊,记录着曾经的荣辱兴衰。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是铁道游击队景区的核心建筑,从天空俯视,纪念馆外观造型仿佛一辆火车,长158米,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全面展示铁道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不屈、浴血抗战的传奇历史,进一步激励枣庄干部群众继续弘扬“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的铁道游击队精神。

   

  走进铁道游击队博物馆,一辆巨大民国火车模型映入眼帘,这辆复刻的老式蒸汽火车长达54米。铺满了碎石的铁轨,陈旧的枕木,仿佛带我们回到了抗战时期的鲁南铁道线上。铁道游击队主要活动就在这里展开:他们炸日本人的火车、强送物资、打鬼子杀汉奸,他们就是活跃在津浦铁路兖徐段及临枣铁路支线的一支抗日武装。

   

  铁道游击队的诞生和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工作重心。在鲁南地区,中国共产党以中兴煤矿公司作为工作的重点开展站点,积极展开工人运动和建立党组织。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1938年3月17日下午,日军攻占临城(即现今薛城),20日峄县沦陷。24日,日军大举进攻台儿庄,面对手无寸铁的鲁南人民,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多起惨案。据不完全统计,日军总共在枣庄地区先后杀害无辜百姓19800余人。

  面对对严峻的抗战形势,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到抗日一线去。1937年7月底,郭子化从延安返回到鲁南地区,整编峄县、滕县、沛县的抗日队伍,于1938年5月成立鲁苏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第一总队,发动了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也是七七事变之后“山东十大抗日武装起义”之一。

  鲁南革命队伍就这样诞生了,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众志成城的决心。或许他们在当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被历史铭记、被民族铭记。

  满墙的照片和展柜当中的手榴弹、土枪和破旧的军大衣,无不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故事。1938年六月,中共中央六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与部署,而铁道部游击队就是山东境内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这支承担起护送首长、运动物资、炸铁路革命任务的铁道队伍,伴随着伟大艰苦的抗战开始了。

   

  全国抗战爆发后,以临城为中心活跃着多支小型铁道队。临城,也就是现在的薛城,是连接津浦铁路和枣临铁道支线的重要节点。在共产党员陶洪瀛、秦明道的帮助下,先后形成了几支党领导的比较有影响力的队伍:临城工人铁道队、临北铁路工人破袭队。这些铁道队截列车、夺物资、破铁路,有力袭扰了日军。

  为搜集日军情报,党组织在鲁南地区建立起多个情报站,其中枣庄抗日情报站最为出名。1938年10月,洪振海、王志胜受苏鲁人民义勇军总队总队长张光中的派遣,在枣庄小陈庄建立枣庄抗日情报站。当时情报站队员机智灵活,传递情报的方式也十分巧妙,他们利用中药处方传递截布车的秘密情报。为搜集我方情报,日军也建立了情报站。今天我们在展厅里看到的“正泰国际公司”,当地人称为“洋行”,实际就是当时日军的情报站。

  枣庄抗日情报站建立后,显露身手的第一个战斗就是飞车夺枪。

  1939年10月,情报站得知日军一批武器将从枣庄站通过,经周密计划后站长洪振海率领队员飞身上车,在枣临铁路王沟车站附近撬开车厢,掀下机枪两挺、三八大盖12支、子弹2箱,并送往了抱犊崮根据地。这就是飞车夺枪的故事。

   

  1939年11月,根据苏鲁支队同日、伪军开展秘密斗争要以职业为掩护的指示,枣庄情报站在小陈庄开办义和炭场。同月,成立枣庄铁道队。由于队伍散乱,枣庄铁道队多次向苏鲁支队申请派政委。1940年2月,苏鲁支队派来了政委杜季伟,枣庄铁道队正式命名为鲁南铁道队。同年4月成立了党支部。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先后向铁道队派出近30名军事和政工干部,不断加强对其领导,使其由革命的小队伍一步步成长为令日军胆寒的的“飞虎队”。

  1940年5月,义和炭场暴露了,铁道队撤离到齐村,公开打出了八路军鲁南铁道队的旗号,与日军展开正面斗争。

  同月,鲁南铁道队决定再袭洋行。当晚10点,铁道队员用钢钎和铁锤砸墙。墙洞凿开后,四个战斗小队分头行动,共击毙13名敌人,1名翻译缴获长短枪6支,手表,怀表100队块。1940年7月,鲁南铁道队和薛城三支铁道队在蒋集正式整编为鲁南铁道大队,大队一成立便打了漂亮一仗,就是智打票车。同月,鲁南铁道大队决定截击日军票车。当日队员分批进入泥沟车站、峄县车站、枣庄车站,他们化装成商人、农民上车,在车行驶到枣临线王沟车站附近时,趁日军不备发动袭击,并大获全胜。杀死八名日军,俘虏20多名伪军,缴获法币8万多元(法币是国民党政府的法定纸币)、长短枪20多支、子弹、药物一宗,为山区根据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1940年至1942年间,鲁南铁道大队制造了多起火车相撞事件,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因此,日军方面加强了对铁道大队的打击力度,极大的限制了鲁南铁道大队的对敌斗争。为扭转局面,鲁南铁道大队决定实施斩首行动——除掉高岗茂一。1941年7月深夜,王志胜刘金山等人化装成伪军,将高岗茂一及其警卫员击毙在办公室内,整个战斗仅仅用时几分钟。

   

  除了英勇的战斗事迹,作为重要的交通节点,保证通讯线、情报线的畅通,也是鲁南铁道大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方从连云港经陇海铁路到延安的交通线遭敌人破坏后,鲁南铁道大队不畏艰难、机智灵活的开辟并始终如一地包围着山东、华中赴延安的秘密交通线。这条交通线十分重要,是当时津浦线上通往延安的唯一一个“口子”,主要承担着护送干部,运送战略物资的任务,是一条及重要的生命线。

  1942年7月,刘少奇指导山东工作返回延安时,便是由铁道大队护送刘少奇通过津浦铁路的。他对这条通道十分重视,叮嘱道:“延安同山东、华中根据地的联系目前只有这一个口子,你们要用一切力量,保住这条交通线。”

  自从开辟这条交通线以来,鲁南铁道大队先后护送了千余名党政军干部顺利通过,圆满的完成了党组织的任务。

  鲁南铁道大队的贡献还在于劫物资、壮队伍。日军侵略枣庄后,疯狂劫掠物资,封锁根据地,根据地的斗争异常艰苦鲁南铁道大队为配合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扒火车,劫物资,使一批批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根据地,为敌后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面对残酷的敌人,铁道队员铁骨铮铮;面对战友、亲人和群众,他们至情至义,始终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民族信念,同仇敌忾的血脉亲情,以苦为乐的革命豪情。他们用生命保护了身边的血脉亲人,保护了脚下世世代代生长的土地。

  面对日益严峻的抗战形势,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确立。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争取将国民党孔昭同、孙伯龙部编入我师共同抗日。同时,动员鲁南地区开明进步人士为抗日献粮、献枪、献房。

   

  为了进一步瓦解敌人,鲁南铁道大队给附近的伪乡保长、地主、伪军建立起一本“账”,群众称之为“生死簿”。谁帮助共产党、八路军做一件好事,就在名字后面记个红点;谁对共产党、八路军做了坏事,就记黑点。到一定时间后“算总账”。这种“红黑点”制度,对伪军、汉奸等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鲁南铁道大队在敌占区战斗八年,在党的领导下深入群众,与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坚定了军民同心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建立基点村是鲁南铁道大队依靠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重要途径。村子越多,鲁南铁道大队的活动范围就越大,基础就越牢。

  抗战期间,鲁南地区就有这样一个杰出的妇女群体,她们不顾生死,帮助铁道队。巾帼英雄黄学英就是其中的典型。

   

  黄学英因为叛徒的出卖被捕,被日军关在牢房里13天不给吃喝。为了生存,她仅靠这墙角的一点雨水和棉袄里的棉絮坚持着。日军用烙铁、皮鞭等酷刑都问不出口供,最后决定对她下毒手,把她绑到临城东门外的一棵槐树下,企图放狼狗咬死她。黄学英被折磨的不成人样,身上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连狼狗都无法下口。就这样,她活了下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降书;9月9日,日本政府向中国递交了降书,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但鲁南地区日军没有立即放下武器,停止作战。鲁南铁道大队配合主力部队,对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发起军事攻势。1945年10月,津浦铁路战役打响,鲁南铁道大队英勇作战,参与了沙沟解放战和津浦路战役,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津浦路战役的胜利截断了日军北上的道路。但集结临城的以前余名日军,拒不投降,企图乘火车南下徐州,向国民党投降。在第三次谈判中,日军依旧不愿投降。为逼其就范,鲁南铁道大队联合当地群众,两头堵截,封锁道路,采用围困战术困住日军。穷途末路之际,日军铁甲大队长太田不得不表示,向鲁南铁道大队缴械投降。

   

  1945年12月1日下午4点,在沙沟车站西北的一片空地上,太田将自己的指挥刀交给刘金山,随后日军部队便依次走上前来,将枪在地上摆好。这场受降仪式持续了近十几个小时,直到第二天拂晓,日军才将武器交完。

  八年奋战,鲁南地区人民终于迎来了受降的一天。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向八路军投降的只有两例。而向鲁南铁道大队不费一枪一弹,在无任何人员伤亡情况下缴获日军千余人的情况,则仅此一例。同样,沙沟受降,也是八路军唯一一次正式接受日军投降,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出博物馆,我们眼前又是一片大光明的世界。我们爬上纪念亭,在我们眼前的是那耸立超拔的纪念碑,他只把背影留给我们——顺着他的方向远望,是薛城城区的高大建筑。城区建设充满了现代化,高楼迭起,展示着我们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和成就。纪念碑面向北方,一半隐没在阴影里,他沉默的守望着,守望着由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民族振兴,守望着历史对这个古老大国的爱与期待。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将沿着无数烈士们开辟下的路坚定地走向更远。(文/段心怡 吴春阳 焦成冉)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