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公交”,传递城市治理温度
公交随叫随停,还能线上预约,自动匹配最近的公交车,按照就近原则规划路线送达。重庆运营“响应公交”改变了传统公交“人等车”的固有模式,实现了“车接人”的便捷服务。目前,重庆已在6个片区开通“响应公交”线路,日均运载乘客7000余人次,累计服务近150万人次。(7月15日 澎湃新闻网)
城市公共交通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市民对公交出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城市公交更便捷、更人性化,更能满足每个市民的个性化需求。传统的“固定时间、固定站点、固定线路”的公交模式,逐渐暴露出供需不匹配、等待时间长、路线绕行远以及空驶率高等问题,如何让公共交通更懂市民,更好地满足市民差异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和担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乘客有所“呼”,公交就需有所“应”。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让他们出行变得更轻松,一些城市主动求变,千方百计满足市民的个性化需要。比如重庆市推出的“响应公交”,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无论是上班族、学生还是老年人都能从中受益,体现出不断提高的城市交通治理精细度。
“响应公交”,变“人等公交”为“公交接人”,传递出城市治理温度。长期以来,市民要出行,都需要步行道公交车站,慢慢等公交的到来。这看似天经地义之事,却无形之中给一些市民造成莫大困扰,有的市民居住地,或者因为离公交车站比较远,或者因为公交车班次少,或者附近压根儿没有公交车站,他们要出行,确实也很不方便。城市治理者想为他们所想,急为他们所急,推出各种人性化的公共交通,让公交服务更暖心、更贴心、更接地气,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温度。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治理的好坏要以市民的切身感受来衡量。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老百姓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期待,相关服务的供给理应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讲究”而非“将就”。“响应公交”,是城市治理者从细处下功夫,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温度和品质的有益探索,值得点赞。(文/李瑛)
- 以“人民至上”理念提升“城市幸福感”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