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万象耕新”走稳“科技兴农路”

2024-04-09 16:10:1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伴随着低沉的轰鸣声,一台履带式翻耕机器人“走”向不远处的农田……走进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剡水田园数字化智能农业种植基地,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连绵成片,150多亩智能玻璃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人民网2024年4月7日)

  晨光熹微,花满枝头;春山苍苍,韶光向暖。放眼田畴,全国从南向北陆续进入春耕备耕的忙碌时节,奋力赢得全年丰收主动权,田间地头尽显“新气象”。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端稳端牢“中国饭碗”。透过亿万农民和农技人员辛勤耕耘的身影,我们看到:在河北衡水,500余万亩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在江西赣州,油菜花开正盛;在广西贵港,农民育秧备耕一片繁忙……从小麦返青肥水调控,到长江流域早稻育秧,再到玉米大豆大面积播种,各地抢前抓早迎战春耕备耕,加紧储备农资、保障粮食生产,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上多点发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下好春耕“先手棋”。粮食生产环环紧扣、季季接续,我们要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农资生产供应、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力”更是“新质生产力”,筑牢粮食生产“压舱石”。坚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田间管理,提升备耕科技含量,层层压实农业生产“责任田”。截至2023年底,黑龙江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8亿亩;今年将建设高标准农田1400万亩、治理侵蚀沟1.2万条、更新农田防护林5万亩。现代化农业基地依托农业生产、特色产业技术服务,分类精准指导、落实管理措施,深入田间查苗情、查墒情,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进一步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通过网络平台、田间课堂、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观摩、赶集“摆摊”、悬挂横幅、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讲解农作物科学种植生产、单产提升、防灾减灾、病虫害防控等工作,帮助农户有序推进春耕生产。采取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等多种模式,向农户提供翻耕机、植保无人机、烘干机等春耕农机服务;打造农机装备的特色产业集群,释放机械化技术潜力,推进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高效化升级,让“慧种田”为春耕生产添动力。

  “新农人”更是“兴农人”,打造农业生产“新引擎”。“有文化、懂经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中之重。返乡青年、职业农民、学生村官、“土专家”、“田秀才”……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作为,因地因苗分类管理,强化信息调度、掌握生产动态,开展实地巡回指导和在线培训答疑,以种子、化肥、农药的有效供给着力稳面积、增单产,让乡村焕发出新活力。从北方到南方、从小农户到大农场、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通过聘用乡村振兴人才,加强对农技人才引进的政策解读与宣传引导,引导更多年轻人到乡村干事创业,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汇聚人才,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队伍。要大力推行“乡贤+产业”发展模式,以返乡创业青年、先进支部书记、本土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为引领,多渠道引进乡村人才、多层次培育乡村人才、多元化使用乡村人才,为春耕送政策、送技术、送物资、送服务,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

  初绿染山海,万物正当春。田间地垄,满是辛勤身影;大江南北,呈现盎然景象。我们要切实开展春耕春管工作,让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迎风生长,再迎一个丰收年!(文/李非燃)

责任编辑:张小南
新闻关键词: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