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博弈 > 正文

“三点半难题”,怎么破?

2017-04-12 09:59:00 来源:北京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学校是解决问题枢纽

  延展教育触角,为“三点半难题”开出校园方案,近来不少城市已进行了探索。长春启动“蓓蕾计划”,在全市城区开展小学课后免费托管服务;天津、济南等地的部分学校,试行弹性离校制度;北京则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发挥高校集聚优势,支持中小学推行课外活动计划。

  但在探索样本中,亦不乏让人忧心的现象。有的学校推迟一个小时放学后,依然有部分孩子没人接、没处去。有的学校生生把减负令洗牌,通过扩充亲子作业容量,给孩子和家长添加了“晚间课业”。有的学校举办“课外班”,报名虽然免费,但设备很贵,给孩子报个独轮车班,单买车少则五百,动辄数千。

  “看管空白”检验课后教育弹性。今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校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破解“三点半难题”,“谁来唱主角”有了官方定音。对于学校来说,协同思维亦应跟进,衔接准备更不应缺位。

  (山东 韩冰)

  学校方面要弹好“三弦”

  解决“三点半难题”,弹性放学是方案之一,但可惜很多地方都没有坚持下来。在笔者看来,并不是这一政策方向有问题,而是在实际执行中,许多基础工作没有配套到位、解释到位。把好事办好,学校方面要切实练好“弹三弦”的功夫。

  要弹好收费依据弦。弹性放学收费屡被诟病,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很多人认为义务教育应当免费,“三点半”后的看护费用学校不该收。但需要看到,放学后实际上已是非义务教育时间,弹性放学的成本应当由家长合理分担。学校有必要向社会厘清这一基本问题。

  要弹好实施范围弦。一些学校在实施弹性放学时,不管学生和家长需不需要都硬性“一刀切”,收取同等费用,而且一收就是一学期,不给自由选择空间,引发学生家长质疑。在这方面,学校应当在真正完全的“弹性”上下功夫,避免强制的弹性管理与收费。

  要弹好服务质量弦。弹性放学被很多老师和学校视为义务之外的“帮忙”,因而在管理服务上放松了质量要求。收了费却不服务、少服务、服务不到位,也让很多家长对此有了抵触心理。

  总而言之,弹性放学是破解难题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河南 余明辉)

  多方合力才能更好破题

  学校有开展各种活动的资源,具有破解“三点半难题”的明显优势。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通过实行弹性离校,也确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难题;从教育部的要求来看,也希望学校承担起这一责任。

  然而,把这一难题完全抛给学校,亦有问题。有人担心弹性离校会变成第二课堂,增加学生负担;学校担心家长无限延长离校时间,增加运营成本;教师担心增加的工作量会让自己力不从心。而且,制度设计中的“减负要求”能否履行,也会影响弹性离校的实施。

  解决“三点半难题”,在学校承担起主体责任的同时,更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比如在美国,课后教育服务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社区为载体、家长配合的三方责任分工明确的社会福利事业。就目前来看,社会应鼓励更多志愿者走进学校,丰富“弹性离校”的活动内容;家长也可以尝试加入课后托管班的管理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专长,给予志愿者和家长以指导。学校、政府、志愿者、家长等共同努力,“三点半难题”的解决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三点半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