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博弈 > 正文

“速效”成才无解?

2012-10-10 09:33:00 来源:山东商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6岁女童小如,出生后一直都在河南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直到今年8月中旬,才到浙江乐清与打工的父母相聚,不料,却遭受“狼爸”张某的“严厉管教”,被体罚原地跑步6小时致死。8日,乐清警方披露,“狼爸”涉嫌虐待罪,已被刑拘。(10月9日《京华时报》)

  “狼爸”们从来就没有成功学

  前不久,“虎妈”“狼爸”接踵问世,相继走红,也引发舆论热议。就拿“狼爸”萧百佑来说,他信奉“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用鸡毛掸子将孩子全都“打进名校”。这番教育“神话”,引起人们思忖:体罚教育,到底好不好?从表象上看,“狼爸”的成功,是极具蛊惑力的——“望子成龙”,不正是父母们的共同期许么?

  然而,“棍棒之下出人才”,终究是个绚烂却不经一戳的泡沫。当过分管教、乃至虐待,成了教育者的“法术”,只会栽下悲剧的种子,而不是埋下善因。而虐女悲剧,正是对“狼爸”们的成功学的反讽。

  教育,无可避免会挟带着说教、磨砺,但就算是为了孩子好,也应拿捏好分寸,避免用力过度。若将“不打不成器”“爱之深,责之深”奉若信条,那么,爱可能变成孩子不能承受之重。动辄拾起棍棒,对孩子暴力相向,只会对孩子造成肉体伤害,甚至是令其蒙上心理阴影。厌学、内向等,或是“后遗症”。“狼爸”张某,也许是无心之失:他的文化层次、教育价值,或许是匮乏的,压根就不知“滋养孩子个性,顺应其习性”的教育理性。可其悲剧性的走向,却异常沉重:孩子夭折,已无可救赎,成了他终生的渊薮。“狼爸”式教育的蛊惑性,就在于其“速效”:看起来,它能砥砺孩子意志,将其打造成“标准零件”。可实质上,它却扼杀孩子个性,也在滋养其奴性。正如鲁迅就曾批判不少人“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而主张顺应孩子天性,塑造其独立人格。

  归根结底,“狼爸”们是在饮鸩止渴。当野蛮替代了对等尊重,“狼爸”们的成功学,注定是在兜售观念渣滓。(佘宗明)

  英国人约翰·格登刚刚因细胞研究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不过,媒体爆料称,格登在求学期间,曾被老师称为“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一名中学老师曾宣称,他如果在大学选择自然科学专业,将完全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见本报今日A4版)

  “蠢才”获诺奖呼唤包容教育

  蠢才却获得了顶尖级的科学成果,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在求学时期的“成绩差”、顽劣、特性独立、桀骜不驯、怪点子多,不服从管教,甚至是挑战世俗等,真的不能被界定为不可救药、智力低下、没有前途等。格登用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想错了。

  目前,教育评价、教育观念、社会文化的“嫌贫爱富”几乎达到了疯狂程度,将“好学生”奉为上宾,进行不遗余力的挖掘。教育和家长在用一种急功近利、过于短视和世俗的观念枷锁捆绑住了仍具潜能的未来人才,令人遗憾。

  我们总是过分强调教育功利、过分强调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差学生”的最起码的尊重和平视。我们太强调“整齐划一”,而忽略了“差学生”的个性光彩; 我们太强调管理省事,而牺牲了“差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巨大潜能。尽管很多人,都知道这其实就是一种“合法化的不负责任”,很多人都在这种“合法化”幌子的遮挡下,继续打压“差学生”,这才是最大的教育悲哀。

  如果说,过去冷落“差学生”,是教育法规没有提供宽松支持,现在,国家教育法规,已提供了充沛的制度环境,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特意强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教育改革方向。再比如高教改革试点南方科技大学的录取标准还将“记忆力、洞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纳入考试范畴,都是在强调一点:积极实施多元评价。

  所以,我们的政教管理、教务管理、班级管理以及整个教育文化,要修正过时、落伍的学生观,换用欣赏的角度善待所谓的“差生”,让我们的管理方法多元化,让我们的教育包容心再宽厚一些,用教育家情怀挖掘他们身上的巨大能量,给更多“差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很多所谓的差生也能像格登一样,成为未来佼佼者。教育才能更加和谐。(雷泓霈)

责任编辑:宋宪霞
新闻关键词:狼爸孩子学生虐待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