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防晒霜卷入科学流言,还涂吗?

2019-06-06 11:16:00 来源:光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作者:张田勘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评选的5月科学流言榜发布了,其中一条是:在人体的母乳、羊水、尿液中都发现有防晒霜的成分存在,这证明防晒霜中某些成分被人体吸收的水平过高,涂抹防晒霜对人体有害无益。

  “防晒霜有害健康”的流言,追溯起来,事情发酵已经接近一个月了。事情缘于5月6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对24名健康受试者使用了四种市面上可买到的防晒霜,以评估一些常见的有机防晒成分,如阿伏苯宗、氧苯酮、氰双苯丙烯酸辛酯和依茨舒等在人体的吸收情况。

  受试者被分成4组:2组使用喷雾,1组使用奶油,1组使用乳液,每天4次将指定的产品涂抹在75%的身体上,持续4天。每天4次大剂量涂抹是指2毫克/平方厘米,测试结果表明,涂抹后防晒霜报,血液中的化学防晒剂的含量都迅速上升,至少在两天内高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推荐水平,即0.5毫微克/毫升。

  这项研究特别关注的化学物质是阿伏苯宗,它可能导致皮肤过敏。但是,这项研究证明,在定期定量涂抹防晒霜后,血液中阿伏苯宗的含量(约为每毫升4毫微克)比皮肤细胞受损的阈值低1000倍左右,而且没有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而且,虽然涂抹防晒霜后血液中的防晒化学物质超过FDA的推荐水平,但研究人员在结论中明确指出,“这项试验结果并不能表明,个人应该避免使用防晒霜”。也就是说,现在并无定论防晒霜有害健康,人们该用还是要用。

  要理解这个问题,有几个要素需要明确:一是防晒霜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否有害健康;二是即便某些成分有害健康,或超过了限制阈值,是否就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此外,在超越这一研究之外的防晒霜问题也需进一步了解,如防晒霜是否会阻止皮肤吸收阳光而妨碍维生素D的合成。

  人体获取维生素D有两个来源,一是从食物中吸收,另一是通过阳光照射后进行化学反应合成。但是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人体90%以上的维生素D来源于阳光照射。阳光照射生成维生素D的原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由长波UVA、中波UVB和短波UVC构成,其中穿透力最强的UVA。但是,促进维生素D合成的主要是UVB,它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换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胆固醇不能被人体吸收,也需经紫外线照射转变成麦角骨化醇,即维生素D2,才能被人体吸收。

  《英国皮肤病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涂抹防护霜得当,会让防晒和生成维生素D相得益彰。对志愿者进行了7天时间的相同SPF值的防晒霜涂抹试验比较,结果发现,高UVA防护的防晒霜比低UVA防护的防晒霜更能显著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原因可能在于,这种防晒霜允许更多的UVB穿过,以照射皮肤,从而合成维生素D。

  综合来看,有选择地采用不同种类的防晒霜,而且涂抹剂量不要太大,可以既能防止皮肤晒黑和预防皮肤癌,也可以让维生素D有效合成。当然,如果对防晒霜的副作用比较担心,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防晒方式,如打遮阳伞和穿长袖衣裤。此外,如果皮肤有伤口(包括细微的裂隙、挠伤、粉刺挤压伤口)、局部感染或过敏发红等,不宜涂抹防晒霜,因为伤口和感染等会降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增加一些重金属,如镉,进入皮肤的危险性。(张田勘)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