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丸炒出天价”真把药品当藏品了?
“一粒安宫牛黄丸在拍卖行被拍出11万元天价”的话题近日突然在朋友圈热传。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北京的确有门店在张榜高价回收牛黄丸,1993年产的“老安宫”回收价格为2000元一粒。而在拍卖会上,该年份的安宫牛黄丸成交价格为15750元一粒。(1月21日《北京青年报》)
当有些事开始挑衅社会常识的时候,就值得警惕了,小心别被人收了“智商税”。最近,安宫牛黄丸的再次走红,颇耐人寻味。其实,一粒老药丸拍出11万天价发生在2017年4月,据称这粒“老安宫”产于上世纪60年代,堪称中药界“古董”。据拍卖人士称,1993年全球禁止犀牛角的贸易和使用,因此之前产的含有犀牛角成分的安宫牛黄丸身价大涨,像古董一样越老越值钱。
但常识告诉我们:首先,但凡药品一定有保质期,过期药品再贵也不能吃;其次,药品的核心价值是治病,这就决定了药品不是藏品,别以收藏心态投资药品;再次,治病讲究对症下药,一切包治百病的“神药”都不可信。此外,寻医问药要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别信朋友圈的伪科普。
上述几点常识都能和安宫牛黄丸对上号。近年来,在疯狂的网络营销下,作为处方药的安宫牛黄丸,摇身一变,成了家中常备、包治百病的“仙丹”。有些老人盲目跟风,将其当成了养生药、保健品,一年四季没病也吃;有人迷信老药丸,不惜重金收藏,让炒药客赚了个盆满钵满。
处方药滥销滥用到这种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不能没有底线、不择手段。但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一些商家利用自媒体大肆吆喝售卖本应严格管理的安宫牛黄丸,怂恿公众买来孝敬老人。虽然专家曾多次提醒,处方药滥用有致命隐患,也没必要家中常备,但这些专业、理性的声音很微弱,应者寥寥。
近期以来,一批“神药”走下神坛,消费者身体受害,投资者倾家荡产,代价巨大、教训惨痛。在“神药”人人喊打的今天,有人还在大肆炒作老药丸,难道不怕出大事吗?权健之后,那么多保健品牌和医药品牌纷纷出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还不长记性吗?
- 药品带量采购需顾及“无量药品”2019-03-26
- 医保目录调整彰显深化医改新成就2019-03-15
- 如何管好让孩子们上瘾的“聪明药”2019-02-22
- 药品减税,是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保障的第一步2019-02-14
- 绝不允许贫困县摆“阔”2018-08-08
- 食药安全刻不容缓,法律必须亮剑2018-07-27
- “祖传神医”撕下画皮,“祖传秘方”也该走下神坛2018-06-21
- 治理虚假药品广告,不能仅抓“业余演员”2018-06-12
- 药品广告违法不能通报了之2018-05-08
- 别让奶油味的笑气继续危害孩子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