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苦”还要“功高”
一场足球赛,球员们积极拼抢、组织进攻,目标在于赢得比赛;如果跑得起劲却跑不到位、挥汗如雨却进不了球,“苦劳”也就打了折扣。同样,干工作无论付出多少辛劳,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只开花,不结果”,辛苦的价值也会打上问号。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任劳任怨、踏实肯干,便可以一切如意。有人说,请别再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苦劳是一种负担,功劳才是你存在的条件和价值。的确,功劳是结果,苦劳是过程。功劳是工作中的成绩,苦劳只表明在工作中出了力,但出力多寡与效果好坏并不一定成正比。事实上,广种薄收、出力没绩效等现象并不鲜见。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一些人误把“劳苦”和“功高”画上了等号。有的使蛮力、简单重复,不讲究方法,尽做无用功;有的唱功好、做功差,忙不到点上,拖累了同事;有的熬时间、混日子,自以为坚守岗位,实则碌碌无为;有的打“勤奋球”,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只为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凡此种种,凌空蹈虚、沽名钓誉,本质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这样的“苦劳”再多,也难成“功劳”。
“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干事创业、为官做人,应当表里如一、实实在在。倘若信奉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只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不分轻重、抓而不实、庸碌无功,这类“不正确的努力”越多,越容易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越容易影响党风政风。
做到忙忙碌碌不难,难的是做出真正的实绩。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应正确对待苦劳,摈弃蛮干,跳出事务主义怪圈;树立“不为即有过”的观念,学会“弹钢琴”,善于“踱方步”,心思用在成事上,精力放在落实上;少些事务、多些务实,少些说法、多些做法,力求干一件事成一件事。我们也应倡导正确的干部评价导向,不能只看有多忙,而要看问题解决了多少、事情办成了多少、群众得到了多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单凭结果论成败。在深化改革的路途上,处处有险滩和礁石,难免出现坎坷甚至停滞。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危害,并不亚于粉饰庸碌、劳而无功。因此,既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也要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而且,有的“苦劳”为成功积蓄了养料,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功劳”。在监督考核时,善于区分“假忙碌,无成效”和“真作为,慢成效”,防止无为者钻制度漏洞,才能既给改革者提供试错空间,也让“踩油门挂空挡”的人无处遁形。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干工作不是摆给人看的,关键是要有为。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脚踏实地、拼搏进取,我们赢得的将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功绩。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2日 04 版)
- 何不把“双11”当成“网上打假节”2016-12-14
- 滑坡事故让深圳的光鲜打折扣2015-12-22
- 火车“折扣车票”的双重解读201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