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治理电商刷单还须监管“刷屏”

2018-11-14 15:42:00 来源:法制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今年电商平台迎来第十个“双十一”,商家为吸引客流,竞相比拼促销力度,也有部分商家在“双十一”前依靠刷单平台,刷销量、刷好评,来提升商品在“双十一”的关注度,扩大销量。《新京报》记者发现,在“双十一”前,包括“握手网”“宝宝刷单网”等在内的多家刷单平台,业务频繁。“握手网”客服号称有60万“刷手”,而“宝宝刷单网”客服则称每天有万名“刷手”在线(11月13日《新京报》)。

  随着网购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出现大量“刷单军团”,人数少则数千人,多的可达上万人。经过他们的点击,虚拟出来的高销量和好评,出现在一些电商的网页上。刷单已经形成了一种地下产业,被蒙蔽的最终是消费者。特别是,今年“双十一”期间,60万“刷手”在线上日夜奋战,在刷出交易额创新纪录的同时,也刷掉了“剁手族”真实的消费体验与获得感。

  从表面上看,电商平台刷单造就了成千上万个收入可观的“刷手”,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殊不知,刷单也刷出了电商虚假的销售业绩,刷出了有关部门对电商经营的监管漏洞。可见,刷单对于电商来说,是一种虚假的宣传手段;对于“刷手”来说,是一种不正当的职业;而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则是一种恶意的欺骗。换言之,广大消费者才是刷单背后的真正受害者。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电商雇人刷单,等于聘用评论师进行虚假的评论,属于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其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而“刷单”成为一种地下产业不仅推高了网购成本,而且误导了消费者正确的选择和判断。特别是,采取欺骗手段刷单促销,属于一种不当竞争,损害一些正规电商及商品的利益事小,扰乱正常的网购市场秩序事大。

  可见,对于电商刷单乱象,不能放任不管。此前,针对层出不穷的刷单现象,尽管京东、阿里等多家电商平台采取了监管措施。比如,针对查明有恶意刷单行为的商家,阿里都会依据法律和平台规则,作最严厉打击,如直接清退。如果商家刷单行为涉嫌违法的,阿里平台也会依法将其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在京东,被鉴定为虚假交易的店铺,将对涉及商品进行惩罚性降权、下架,情节严重的关店,且被限制参与京东的营销活动。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刷单乱象非但未能有所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可见,治理电商刷单,还须监管“刷屏”。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采用刷单、炒信等方式,帮助自己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因此,对于惩治刷单行为来说,相关部门除了依法加大查处力度外,还应敦促平台通过技术手段等,完善交易规则、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比如,对于刷单行为,首先对涉事网店的网页进行屏蔽,对虚拟出来的高销量和好评进行清空。特别是,对于违规刷单的电商,列入失信“黑名单”,并在网上公开曝光,接受社会监督;对于屡教不改者,轻则实施经济重罚,重则责令其退出网购市场,永远限制进入。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