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大学生索分提供了方便
临近期末,又到了学生为考试而烦恼的时节。有媒体曝光,一些大学生未将主要精力用于复习迎考,而将心思花在了向教师“索分”上。
有学生在半夜给选修课教师发去充满感情的邮件,希望老师打分时“手下留情”。有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认真完成每一份作业,上课永远坐第一排。但他坦承,这一切与认真学习无关,就是为了期末要分时,能够理直气壮一些。
不言而喻,“索分”让学习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学习,是为了健全人格、培养能力。而分数虽是考核学习成果的方式,却不能反映学习的全部内涵。“索分”无非是学习功利化的表现而已。
在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学生要分往往是为了出国、评奖、保研;而在普通院校,除了保研,学生要分多是为了及格,甚至是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在学生眼中,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需求。分数上的微小差距,就可能影响一位大学生的前途。
用大道理来教育学生放弃“索分”并不现实。想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制度层面入手。比如,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创新考核方式,规范登分改分流程,尝试考教分离,从管理上防范此类现象。至于随意“划重点”、不负责任地透露考试范围等情况,在各大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并不鲜见,且广受学生欢迎,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学生之所以将希望寄托于“索分”,也与高校教师在评分上的自由度过高不无关系。出于种种原因,满足一位学生的“索分”要求,就意味着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不公正。因此,建立起师德师风督查监控机制、学生失范行为预防惩戒机制等,铲除滋生“索分”现象的土壤,应是当务之急。
高校校园不是世外桃源,而是社会的缩影。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过早地专注于人情世故、熟谙各类“潜规则”,某些社会上的负能量难辞其咎。在“成功学”大行其道,所谓成功人士千人一面的当下,要转变这一病态的观念,仅仅依靠一家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与其单纯地指责、批评大学生,不如反省自身,为营造一个健康、清新的社会氛围共同努力。
- 大学生外卖骑手体现新择业观2019-09-11
- 莫让“教育分期”贷款坑害学生2018-12-04
- 大学生合理增负才能行稳致远2018-09-06
- 大学生独立报到也是“磨难教育”2018-08-23
- 欲会写作,必先学会思考2018-05-23
- 大学生“要分”现象值得深思2018-01-24
- 学历社会亟待走向能力社会2017-12-08
- 大学生新消费呼唤家庭新教育2017-08-24
- 网贷平台起诉校园欠贷者,也是一种进步2017-08-23
- “男丁格尔”走红,就业换个思路海阔天空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