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80后家长的“朋友圈日常”,暴露了他们的焦虑

2017-11-21 14:42:00 来源:央视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你每次学到的知识,都是保护孩子远离风险的盔甲”、“当孩子不能完整表达时,父母应该站出来,阻止旁人对孩子的戏弄行为”、“祖孙三代滚下扶梯,只因做了这件事,带娃出行一定要注意”……这是80后妈妈杨华的朋友圈日常,自从生了孩子后,任何与孩子相关的细枝末节都能激起她的紧张情绪,而现在,她的孩子还不满一岁。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网络游戏毁不掉下一代,毒品毁不掉下一代,外卖毁不掉下一代,毁掉下一代的只有上一代。之所以出现这种说法,是因为拐卖幼童的是成年人,把孩子送往豫章书院的是成年人,携程亲子中心虐童的还是成年人。所以,成年人就成了那个罪魁祸首了。

  这样的说法可谓是片面的道理,难免绝对化。80后妈妈杨华的日常,才代表多数父母尤其是80后一代父母的状态。他们有着比上一代更高的学识,对教育有更深的体会,在一个无比强调竞争的时代,他们害怕输掉下一代;他们处处紧张,不过是想尽可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80后一代可谓是最悲催的一代,他们自身的财富没有足够的积累,所以在时刻担心阶层滑落。而避免阶层滑落的方法,除了拼命工作外,就是要保证孩子能顺利成才,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兜底。

  在这种期待下,他们的焦虑阀值不断降低,哪怕孩子有一点不对劲或落后的迹象,他们都会非常紧张。他们会替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会为了竞选家委会争破头,老师发了信息他们会火速点赞。他们并非乐意如此,只是他们怕孩子落于人后。

  但关心则乱,孩子的成长自有一套规律,来自成人世界的指导未必适用于他们。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成年人一股脑地向儿童灌输他们不曾提出问题的答案,使他们在语言行为、饮食习惯、休息娱乐等方面日趋成人化,而这恰恰构成了童年的消逝。这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很不利。

  虽然,我们完全可以理解80后家长的焦虑 ,但凡事过犹不及,无论如何紧张,都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此才能成功教育出优秀的下一代。就比如成都10岁男孩瑞瑞,他能用德语讲述儿童绘本故事,创作了一万多字的英文冒险小说,还举办了音乐会。他并非天才,只是因为其父母“找到了最适合孩子的方向和方法。”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不必过于焦虑,不必歇斯底里,只要合理引导他们的兴趣,一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特约评论员 王言虎)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