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多如牛毛的协会该清理了

2017-07-28 14:16:00 来源:北京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一家企业竟然要向118家协会商会学会缴纳各类费用500多万元?是的,你没有听错,这是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在山东一钢铁企业发现的现象。在该集团提供的报表上,密密麻麻开列着各种协会的名字,既有冶金类协会,也有审计类协会,甚至还有与钢铁企业不太沾边的教育类、医疗类协会。

  协会多如牛毛,透过这个案例可见一斑。数据显示,全国有900多个行业领域,有近7万个行业协会。在级别上,从国家到地方;在类别上,从农林牧渔到文娱体育,好不热闹。如这家企业一般加入上百家协会的或许不多,但头顶各类“协会会员”“理事单位”帽子的企业却比比皆是。这给人一种现实观感:大企业没有几个头衔就算不上重要单位,小企业不加入几个协会就在圈子里混不下去。

  凡事都讲究个度,协会设立也是这个道理。市场是否需要协会?答案是肯定的。行业规范与相关标准的制定,行业内部监督与自律,不少事务都需要行业协会出面张罗,少了它们还真是不行。但着眼现实,协会明显是太多了,滥竽充数的不在少数,动不动搞些含金量不高的评奖,举办些没什么营养的培训班。而这类协会还算“干事”的,还有一些“僵尸”协会,平常悄无声息,让人几乎忘了它们的存在,但到了年头岁尾,如约而至的缴费通知单就会提醒企业,它们还健在。年复一年,本应服务于企业的协会,不少却成了企业不大不小的负担。

  有人会说,企业加入协会还不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听起来是这么个理,毕竟按规定,加不加入协会全凭企业自愿,不加入看上去是可以的,但实则企业却有很多无奈:有的协会负责人是退休的“老领导”“老上级”,人情不得不买;有的协会掌握着评审评比的权力及一些项目资源,企业怕被“穿小鞋”,硬着头皮也得加入……总而言之,碍于情面也好、畏于权威也罢,许多企业还是被迫交钱入会,颇有些“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之感。

  坊间调侃,有些协会是“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多如牛毛的协会在企业身上“薅毛”,这事怎么也说不过去。如今问题通过督查进入公众视野,我们期盼能够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协会是不是也该清理清理?如果说行业协会承担着一定的监管企业之责,那协会领域自身的各种乱象该谁来管呢?(晁星)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