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中还有多少“葛宇路”?
“葛宇路”以近似黑色幽默的方式,拷问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需要追问的是,城市治理中还有多少“葛宇路”?群众身边还有多少类似的治理盲区?我们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遭遇过“葛宇路”式的尴尬,如果这些治理盲区不能及时被察觉和根治,城市整体形象必然会大打折扣。
近来,从一篇名叫《如何在北京拥有一条以自己命名的路》的网文开始,一条叫“葛宇路”的路闯入公众视野。直到7月23日,朝阳区苹果社区附近这段全长4千米的小路才正式挂上“百子湾南一路”的路牌,路名风波暂告段落。一个大学生的“行为艺术”,居然能够存在数年之久,甚至被多种导航地图收录,连2015年底路政工程也据此对路灯统一编号。个中原委,着实值得反思。
私设路牌弄假成真,乍听匪夷所思,仔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人们常说“出门认路”,认路首先就得知道方位在哪、路名为何。尤其置身互联网时代,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应用几近无处不在。如果道路没个名字,那么在交错复杂的路网系统中,老百姓网上约车、寄送快递、叫个外卖,都会遇上麻烦。“葛宇路”的出现并不荒谬,背后是人们实实在在的生活需求。附近居民说得实在:这条路叫什么名字无所谓,关键是得有个名字!“葛宇路”以近似黑色幽默的方式,测试出道路规划建设、交付、命名、管理各环节衔接上的缺口,拷问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
这条“葛宇路”已被正名,不过需要追问的是,我们的城市治理中还有多少“葛宇路”?老百姓身边还有多少类似的治理盲区?城市治理是一项超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需要精心维护的精密仪器,对细节把控的要求非常之高。许多事项看似很小,却极易引发连锁反应,以至小疏忽拖成大问题,影响居民生活的现实感受,积累起许多不必要的矛盾问题。比如,有的道路建成已久,却迟迟未能纳入市政管理体系;有的街巷在导航中,仍是“前方进入无名路段”;有的地方长期路面塌陷,雨天走过深一脚浅一脚;有的住宅早早建好,周边配套设施却久未跟上……我们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遭遇过“葛宇路”式的尴尬,如果这些治理盲区不能及时被察觉和根治,城市整体形象必然会大打折扣。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对精细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群众诉求多元多样,互联网技术等新的变量也加剧着治理的复杂程度,要求破题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给人的印象,优点是大气,缺点是某些地方失之于粗放,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在于积极直面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如今,“百子湾南一路”已经上岗,然而据媒体走访发现,这条路段仍未能贯通,沿线各路口交通灯均不亮。这说明,路有其名只是开始,其后的治理任务还有不少。相关各方都应有意识地多走一步、多问一句,类似的漏洞才能真正补起来。
千千万万人来到城市、居于城市,莫不为了更好的生活。下大力气统筹好城市治理的点点滴滴,就是在完成这一朴素真诚的心愿,就是在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段时间以来,本市以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大力整治违法建设、开墙打洞、背街小巷,让胡同旧貌换新颜;腾退空间“留白增绿”,提升市民生活环境品质;为老楼加装电梯,让住户出行更加方便……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托起了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做好这些,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与水平,影响着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品位与温度。这种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工程,还应该多做一些。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吴良镛都曾推荐《城市即人民》一书,该书反复强调“城市属于它的人民”,对民众的关注应当多于砖石、水泥、钢铁、木材或塑料。确实,城市不只是建筑材料的机械组合体,更根本的功能还在于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葛宇路”的路牌虽然已成过往,但我们应当记取这一教训,用更强的责任心、更精细的治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胡宇齐)
- “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疫情防控2020-02-26
- 新技术,重视更要善用2019-07-30
- 新技术,重视更要善用2019-07-30
- 努力实现城市发展动态平衡2018-03-01
- 繁荣与市容如何兼容2017-09-06
- 角色互换,增进理解2014-06-12
- 治理城市顽疾核心在“人”2014-05-09
- 与其限车入岛不如提高公共治理2014-02-15
- 交通治堵要打好“远光灯”2013-12-18
- 交通治堵要打好“远光灯”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