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别把“山寨食品”只当笑话看

2017-03-16 09:58: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想吃“康师傅”,买到手的竟是“康帅傅”;想喝“娃哈哈”,拿到的却是“娃恰恰”;还有“思念”变成“恩念”“奥利奥”成了“粤利粤”……近年来,多款知名食品、饮料未逃过被“山寨”的命运。这些食品的名称和包装与名牌食品颇为相似,消费者如不仔细辨认,很容易将其混淆。(3月14日《新京报》)

  “康帅傅”“娃恰恰”“恩念”“粤利粤”……看着这一长串的山寨食品名单,着实让人忍俊不禁。可是面对笑点甚至多过众多小品相声的“康帅傅”们,还真不能只当笑话看。

  山寨食品为大众提供了笑料,而如果我们仅仅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停留于调侃与戏谑层面,则很容易消解山寨食品背后所蕴藏的社会问题与食品安全隐患。山寨食品的大行其道,是对名牌食品正当权益的侵害,在挤占市场的同时,也在消耗着正规品牌的美誉度。此外,这类食品还往往多是三无产品,食品卫生与健康缺乏最基本保障,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对于山寨食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非坐视不管,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工商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针对山寨食品的查处行动已达百余次。但从典型案例可知,被成功追责的山寨食品,往往也是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小作坊式商家,却几乎都成了漏网之鱼。

  维权成本高、诉讼周期长,判赔数额低,诉讼举证难等种种因素使得正规品牌生产企业维权之路漫漫。再加之这些山寨食品往往行销于农村地区与偏远山区,民众识别假货能力有限与执法力量薄弱的叠加,更让山寨食品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好在,今年两会上,《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成为自1993年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细化了各类恶意仿冒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成本大于违法收益,这无疑给打击山寨食品提供了一柄利剑。

  但徒法不足以自行,从法律层面出台对山寨食品威慑条规的同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农村和偏远地区,做到宣传与打击同时抓,彻底清除山寨食品生存的土壤。

  而我们也应该多从看笑话转变为亲身参与到对山寨食品的战争之中,如发现可疑产品及时举报,多给农村地区的亲友、老人普及山寨产品的特征与危害等。媒体也应担负起监督曝光的职责,不能只在每年的“3.15”才想起这个话题。相信,只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谋财”又“害命”的山寨食品定能被彻底消除。

  文/丁一

责任编辑:刘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