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为“拒绝无事酒”的乡村医生点个赞

2017-02-14 10:23: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36岁的谢金华是重庆石柱县桥头镇赵山村的一名乡村医生。虽然在村里从医十多年,但一直都过得默默无闻。他没有想到,前几天托人写下的“拒绝无事酒”告示,却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谢金华说,他这样做真的是出于无奈,虽然当了“出头鸟”,但不后悔说出心声,也会将自己的承诺践行下去。(2月13日《重庆晨报》)

  重庆的一名乡村医生谢金华因为不堪“份子钱”重负,在村里通行要道贴出告示,告诉村民“我不想参加无事酒”,此举在当地引起广泛争议,笔者要为这位医生点个赞。

  给谢医生点赞,是出于对他的勇敢精神的由衷敬佩。在熟人圈子里,第一个站出来对无事酒说“不”需要多大的勇气!中国历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注重礼尚往来,农村尤其如此。人情往来是维持传统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过去农村一般只有年轻人结婚、老年人去世才办酒请客,现在某些地方扩展到生子、建房、搬家、当兵、过生日、上大学等小事都要大操大办。按照农村风俗,被请的都得出礼,人不到礼金要到,否则就会得罪主家,伤了彼此和气。遇到五一、十一、元旦等“好日子”,更是喜事扎堆,不少人家一家几口还得分头去各处随礼。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徐医生站出来说“不”也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口袋里有钱了,大事小事讲排场、比阔气,比谁家菜品多、比谁家客人多,份子钱也水涨船高,正常的人情往来变成了沉重的人情债务,有的人家一年的人情支出占到家庭收入的30%—40%。报道中提到,谢金华是当地持证的乡村医生,平均月收入不到3000元,其收入甚至比不上自己外出打工的兄弟。加之老婆没有工作,儿子还小,偶尔要补贴长辈,一家人全靠他的工资生活,确实有点不堪重负。因为认识的人多,他的“哥兄老弟”不少,亲朋有事,忘不了他“谢医生”,“别个说要整酒,喊你来耍。这时若不去,也不好。”如果随礼控制在其经济收入可承受的范围内、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我相信谢医生也会乐在其中,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出头鸟”的。

  为了收回人情成本,有的农户甚至变着法子办酒,由于酒席太多,一个家庭如果长年累月光出礼不办酒就会亏本,办一次酒就能“赚回”几万元。本来不愿意整酒的村民也开始想方设法办酒,“整酒风”愈演愈烈,正常的人情往来异化成敛财手段。在这种语境下,即便谢金华不做“出头鸟”,也会有张金华、王金华、李金华出来做“出头鸟”。

  报道中说,谢医生贴出“拒绝无事酒”告示,让他的父母也觉得很丢人:“儿啊,你不该搞这个事(贴告示),人活一张脸,别个啷个过你啷个过。”这说明农村里绝大多数村民都像谢医生父母一样,明知“无事整酒”有害无益,可还是碍于情面硬撑着,“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去卖”,部分困难家庭为了不在乡亲面前丢人,不得不“砸锅卖铁”甚至借贷随礼。可见,第一个打破沉默、冒着身败名裂风险站出来说“不”,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移风易俗是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的群众性实践活动,遏制农村“无事整酒”之风,提倡正常人情交往,让礼尚往来回归本源,不能光靠一两个像谢医生这样的村民振臂一呼,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应给村民带个好头,令人欣慰的是,两天后谢金华所在的赵山村村委也贴了一份《公告》,提倡简办婚庆丧葬,其他一律不予参加,村委的及时表态,就是对谢医生行动的肯定和支持,有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力挺,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加入“拒绝无事酒”行动,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就能够蔚然成风。

  文/维扬书生

责任编辑:刘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