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不能让无人机再“黑飞”下去

2017-02-06 14:34: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一段时间,国内多个机场空域频繁发生无人机非法飞行事件。5日,媒体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获悉,该机场净空保护区近期连续发生多起无人机非法飞行事件。3日下午,深圳机场有航班机组报告在起飞及落地过程中发现不明升空物,导致多个出港航班延误。2日晚,绵阳机场附近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导致航班延误或备降。

  各种升空物如果与民航航班发生撞击,或被吸入发动机,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因此依据有关法规,机场跑道两端各20公里、两侧各10公里的矩形区域为机场净空保护区。此区域内,任何航空器或升空物未经批准都严禁放飞。

  然而,近年来随着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民用无人机被广泛使用,甚至已到了不分区域、不分场合的程度。这些频频光顾机场附近空域的不速之客,对航班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从近期无人机对各地机场造成困扰的高发态势看,“黑飞”无人机已成为潜伏在广大乘客身边的重要安全隐患。

  机场空域频遭侵犯,近期这一系列事件只是揭开了我国无人机“黑飞”现状的冰山一角。根据相关规定,无人机驾驶员需要考取驾照,而且不能随意飞行,除了室内或室外视距内低空飞行外,多数情况下无人机飞行必须向民航管理部门或空军进行申报。然而,我国目前具有驾驶资格的无人机驾驶员只有几千人,而处于“黑飞”状态的无驾照、无申报无人机却有数万架之多。

  无人机“黑飞”的危害引起社会关注已有几年,但发生于今年1月的杭州无人机迫近民航客机事件,让人们对这种危害有了前所未有的最直观体会。当时网上疯传着一段来自无人机拍摄的视频,肇事无人机以超近距离拍摄民航客机飞过,场面震撼,甚至有专业人士估计,无人机距客机可能只有百余米。事发后,嫌疑人很快被警方拘留,但这段惊悚视频带来的社会对航空安全的思考却远未停止。

  无人机“黑飞”除了威胁航空安全,也可能造成军事泄密。无人机发展原本就起步于军事领域,可以说携载各类器材进行各类侦察是无人机的“老本行”。任意“黑飞”的无人机很可能被敌对势力利用,成为四处偷窥的“间谍”。另外,在境外已发生多起无人机进入核设施等禁区的案例,此类威胁国家安全的“黑飞”隐患也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阻止无人机“黑飞”已势在必行,否则等其闯下大祸将悔之晚矣。加强无人机监管,首先需要法规保障。无人机已迅猛发展成一个新兴行业,其安全使用的行业技术标准和制造规范必须及时出台。以相关规范为基础,还要推动地方及国家的立法工作,确保无人机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运行在法制轨道上。

  阻止无人机“黑飞”更离不开技术创新。比如利用技术手段建造“电子围栏”,在无人机飞控系统中事先设置禁飞区域。又或创立云端“黑匣子”,对所有售出无人机的飞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让任何“黑飞”无处遁形。其实,从目前技术水平看,生产企业阻止无人机“黑飞”的手段很多,关键在于必须让企业付出成本,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有关航空安全近日还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案例,4日晚,一架正准备从南苑机场起飞的航班,因发动机吸入孔明灯被迫取消飞行。这起事件与频发的无人机“黑飞”事件,一起给有关部门提了一个醒,那就是随着社会发展,机场区域的技术手段也要与时俱进。机场附近的各种建筑物上,必须结合雷达、摄像头和电子干扰器等设施,安装更先进、更密集的反无人机及其他异物的装置,有关部门必须坚守机场这个最后的防线,确保民航飞行安全万无一失。(樊大彧)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