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了,凤姐还是炮灰
六七年了,我一直很避讳,用公开的方式谈论凤姐,迄今为止,我写的唯一一篇关于她的文章,是2010年的《炮轰媒体:罗玉凤不过是可怜的炮灰》。之所以不谈论,是因围绕在凤姐四周的,永远都是套路。
套路的存在,让我看不清罗玉凤。看不清一个人,即意味着一切谈论,都是偏颇甚至错误的。这套路或许源于凤姐,但是根子却在媒体。
在《公众舆论》一书里,李普曼用二战胜利了的消息做例子,告诉人们当今世界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靠的是中介人媒体。正是因为中介人的存在,一切真相都披上了一层外衣。
即使在信息口口相传的年代,很多原本的事实,在经过多张嘴的交替接龙后,也变得面目全非了。所以事实是事实,但信息不是,它是经过了传播的“拟态化事实”。
凤姐自招亲伊始,其信息的传播就是荒腔走调的。基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规则,凤姐与媒体的合谋,使两方各取所需。其后从出国再到成为某网站的签约作者,你了解的凤姐,永远是媒体编织的凤姐。
至于真实的凤姐是什么样的,她实际生活的又如何?公众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于是,你发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现象:前一秒还在嘲讽她的个体,下一秒立刻黑转粉。不依据事实的信息传播,侵蚀着公众的逻辑判断和是非意识。这不,与以往反转的剧情一样,当凤姐式的感动还没冷却,凤姐文章代笔就甚嚣尘上了。
每一次剧情反转后,人们都对当事人大加挞伐。在我看来,这是彻头彻尾选错了对象,真正需要讨伐的,是媒体。如果不是媒体为其搭台,她会有其后的戏文套路吗?如果不是媒体炒作,她会被天下人熟知吗?
很多人或许都听说过普利策奖,但不是新闻专业的人,或许不知道,这项严肃媒体奖的创立,是出于赎罪的目的。在那之前,报纸媒介为了争抢读者,采取的措施正是类似凤姐出道的模式。事实原本在传播过程中就会发生误差进而走样,如果再进行一番人为地裁剪和编撰,只能与事实渐行渐远。传统小报的套路,正是如此。运营者深谙传播之道,明白大众的G点在哪里,稍微使点手段,就能让社会娇喘连连,高潮不断。
原本人们以为,互联网以及现在自媒体的出现,人人成为传播者,信息不需要再经过传统媒体这个中介人,那就一定会改变传统媒体时代的糟粕。但频繁反转的剧情、越发隐蔽的套路、再加上信息流通的更加便捷,反倒促使信息传播泥沙俱下。
究其根源,是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一样的。自媒体只是扩宽了传播渠道,但是并没有改变“信息流量大者为王”的本质。尤其现在自媒体基于阅读个性的推荐方式,使得很多运营者都在挖空心思抓取公众的眼球。当套路愈发貌美,谁还关心素颜的真实呢?
凤姐的脸是不堪的,但她以及依附于她的媒体,套路深情款款,因此凤姐虽非现实美女,却不折不扣是套路美女。其实,不管凤姐通过套路的运作得到了什么,她永远都处于被媒体利用的地位。从开始的相亲是如此,到现在的代笔事件发酵也是如此。有用的时候,被当成摇钱树;没用的时候,就变成炮灰了。
这就是凤姐最真实的遭遇,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她的选择。毕竟想利用媒体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但不管怎么说,是媒体的介入,放大了她。公众从信息流里看到的凤姐,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像。至于她真实的想法,最想要什么,是否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谁知道呢?谁又在乎呢?
当你在凤姐微博里黑转粉,进而把她奉为励志姐的时候,那不是凤姐赢了,那是套路媒体赢了。而你所崇拜的,只是你内心想要的而已。
文/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