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规范顺风车不能一刀切

2016-11-03 11:07:00 来源:钱江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随着交通部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于11月1日正式施行,各地网约车细则也进入密集发布和实施阶段。据央视网消息,截至1日17时,杭州、宁波、泉州等8个城市已正式发布细则,北京、上海、天津等93个城市已完成细则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另有广州、深圳等22个城市的细则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此前,社会舆论普遍聚焦于各地对网约车的规范,如对从业人员的户籍要求以及对车辆的各种规格限制等。而实际上,各地也对顺风车进行了细则规范。具体来讲,各地对顺风车也采取了宁严勿宽的思维。如一些地方规定,顺风车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司机应有一年以上驾龄,要求顺风车不得与网约车并存,合理分摊费用不得超过出租车运价50%。还有的地方规定,合乘软件应单独设置,不能与巡游车、网约车软件合并。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方都对一辆车每天合乘出行的次数作出限制,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均为2次,合肥、沈阳等地为4次。刚公布顺风车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深圳则限制在3次。这就是说,每辆车一天合乘超过次数的话,有可能被管理部门“拿下”,当作黑车进行处罚。

  顺风车是缓解打车难、行路难以及倡导环保出行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也是最值得推广的方式。在一些国家,对私家车搭载2人以上的,还可以提供专用车道。政策层对顺风车也一贯持鼓励态度。但对地方来讲,顺风车一不小心就可能沦为“黑车”的牟利工具,进而对出租车行业造成冲击。各地对顺风车的种种限制性规定,其政策思维即源于此。

  可为了避免顺风车沦为“黑车”而出台的这些措施,却等于是给顺风车戴上了枷锁。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顺风车势必难以有效运作,也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如合乘软件应单独设置这条,根本不符合效率最大化原则,也和目前约租车平台将顺风车整进一个应用软件的现状相矛盾。照道理,约租车平台能把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专车都整合在一个软件里,不仅是破解了一个技术难题,而且也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管理部门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不是在拽着马儿往回走吗?

  还有每日次数限制,看似合理,实则荒谬。按其政策思维,或是为了不让顺风车借此赚钱,仅限于上下班带带人。但是有人除了上下班,平时去购物或出差,想顺便带个人也不行?至于要求合乘者的上车地点要在顺风车出发地周边半径1公里范围内,这明显属于过度反应,其规定的僵化一望而知。按照这些规定,合乘者和顺风车主,还能愉快地上路吗?

  在各地网约车面临生存危机背景下,顺风车亦是命运未卜,对此也应加以密切关注。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