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式舞弊”何以“走俏”?
怎么防范“黑客式舞弊”?对于校方而言,重视信息安全是必须的。而对于这种新式犯罪的“供需”双方来说,仍要进一步增加其违法成本。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不认真学习也能顺利通过考试?抄袭、远程传答案等都“过气”了,近段时间,有一种更直接、更迅速也更隐蔽的舞弊形式“强势崛起”。他们不在考试过程中努力,而是直接瞄准了成绩——通过电脑黑客远程入侵网络系统,然后篡改信息、成绩甚至志愿,效率奇高,并且似乎“神不知鬼不觉”。
检索一下就会发现,这种“黑客式舞弊”用“猖獗”来形容并不过分。它已经成了部分人的生财之道,有人利用个人技能“创业”牟利;还有的则是中介收钱,找高校学生编程,形成一条严丝合缝的“产业链”!据报道,在新疆、山东等地先后曝出篡改考生成绩的“黑客式舞弊”案件。
为什么“黑客式舞弊”能够“走俏”?首先,当然是有机可乘。近年来,各高校都建立了教育信息网络,从学籍管理、课程安排到成绩录入、教学考评,都能在线上解决。然而,这种信息化手段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安全隐患随之而来。一些学校对信息安全缺乏重视,投入不够,信息系统安全漏洞多,使得黑客“潜入”如探囊取物。
其次,则是犯罪成本低。“黑”入网络系统,在成本上可谓“一本万利”,据说有些代写程序、软件定制等服务只需20元即可购买,只要“客户”不断就可财源滚滚。另一方面,作案相对隐蔽。金钱交易在线上解决,远程入侵也通常“不留痕迹”,因此有恃无恐。
当然,从根本上说,还是“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80后”小时候都有改分数的“经验”,把91改成99,把38改成88,一笔之差会换来截然不同的“待遇”。而现在也是一样,分数依然影响命运,一个数字就可能影响毕业、留学、招录等等。从报道来看,购买相关服务的“客户”,有些毕业、留学迫在眉睫,成绩不够只好用钱来“凑”——其原因五花八门,初衷似乎“迫不得已”,但本质上都是投机取巧。
那么,怎么防范这种新式犯罪?对于校方而言,重视信息安全是必须的。当前,数据加密、备份等技术日新月异,很多技术企业都能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关键是高校能否足够重视并能采取行动。从过往案例来看,黑客入侵轻则造成数据丢失、隐私泄露,严重的还可能影响高校管理秩序,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必不可少。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术升级之后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与黑客长期“较量”的准备。
而对于“黑客式舞弊”的“供需”双方来说,仍要进一步增加其违法成本。根据刑法规定,黑客入侵将面临刑事处罚,与此同时,购买服务的“消费者”也将尝到法规的威力。对于这种日渐猖狂的舞弊行为,执法部门有必要提高重视,加强执法密度、力度,监控、处理黑客扬言的“无记录、零风险、真实有效”等宣传,让伸向成绩的“黑手”不敢伸、不能伸。(夏振彬)
- 为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划定边界2019-03-08
- 公众信息保管者当筑牢防火墙2016-12-19
-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首先是一个执法问题2016-12-14
- 信息安全需要新时代的“枫桥经验”2016-11-09
- 获取个人信息机构别成为诈骗帮凶2016-08-26
- 光明网:谁是数百学生“被办卡”的幕后导演?2015-08-28
- 新华网评:大数据将改变我们什么?2015-05-05
- “查开房”网站死灰复燃是冒险更是挑衅2014-07-14
- “国货”当自强2014-06-06
- 信息安全从“小”做起201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