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也不开门”有其内在合理性
7月28日晚,在西安市边家村某家属院12号楼的一家住户门前,出现了这样一幕:当了20多年楼长的毛奶奶有事要与住户协商,但独自在家的17岁女孩小溪(化名)却坚决不开门,由于双方僵持不下,小溪最终选择了报警。(7月31日中新网)
毛奶奶去做邻里工作却吃了“闭门羹”,多次敲门而不得入,并被报了警。出现这样的结果,确实毛奶奶在选择做工作的时间点上有点不妥,一个小女孩独自在家,她又不是家长,就算让毛奶奶进了家门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换个时间,等其家长在家时再来做工作可能更合适。因此,虽然这位毛奶奶做了20多年楼长,但做工作还缺少一点技巧。
而这位小女孩死活不开门,关键是妈妈从小教育她“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小溪家刚搬来不久,她又搞不清这位毛奶奶到底是做什么的,在多次表达不愿开门的情况下,这位毛奶奶却仍然再三敲门,势必会进一步增加了小女孩的恐惧心理,从而不得不报警了。
小女孩“谁来也不开门”,表面上看有点过度设防,但有一定的道理。近年来,有人伪装成抄表工等名义实施入室抢劫、强奸;在一些小区的楼道、地下车库等处,经常有单身女性被尾随、被猥亵、被侵害等事件时有发生。使一些家庭成员独自一人在家时提高了“警戒”层级。因而,小溪的反应看似过激,其实也有合理的成分在内。实际上,“谁来也不开门”是许多家庭心境的真实写照。
当然,要防止“谁来也不开门”这样的事情不再上演,一方面要加强打击犯罪的力度。无论是白天黑夜,小区里要加强巡防,让一些可疑人员无法进入小区,只有减少了发案率,才能让更多的家庭敢“开门”。另一方面,要加强社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社区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让邻里之间能经常走动走动,从而使居民之间增加了解,增加信任,才能在串门时敢“开门”。
更为重要的是,要增强判断力和提高应变能力。“谁来都不开门”毕竟不是最好的办法,不仅伤了别人伤了自己,而且还伤了这个社会。无形中让自己与这个社会隔绝开来,使别人不敢与这个家庭来往,使人与人之间多了防备,缺少了互信。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只要走出家门,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有可能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居民只有增强了应对能力,一旦遇到不测时,才能想办法让自己脱离险境,才能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只有不把自己与这个社会隔绝开来,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当今社会之中。
作者:胡建兵